1. 首页 > 养殖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如何人工繁殖大黄鱼

由福建1.3受精卵孵化,经过精心培育,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关键环节,从亲鱼选择、繁殖到育苗过程,全面展示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创新与成果。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如何人工繁殖大黄鱼
亲鱼选择与繁殖

大黄鱼亲鱼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选用Ⅲ龄、体重2.5千克以上、健壮无伤、体表完好的健康个体作为亲鱼。雌雄比例为2∶1,每年3-4月份置于海区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选用优质新鲜或冰冻的蓝圆鲹、沙丁鱼、乌贼等优质饲料鱼投喂,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E。每半个月注射LRH-A人工激素进行促熟。在繁殖季节,选腹部大而柔软、肛门突出、红润的雌鱼进行催产。

育苗过程

大黄鱼育苗的主要生态条件包括水质管理、苗种培育等一整套繁苗工艺。我们筛选完善了饵料系列技术,确立了全人工育菌技术路线与工艺。通过6年的重复验证,系统地研究了大黄鱼亲鱼驯化培育,解决了大黄鱼这一中下层洄游性鱼类亲鱼的保活驯化和人工培育成熟。

水质管理

育苗用水经室外、二级砂滤池过滤,pH值保持在22.1~23.4,pH值8.1~8.6。每立方水体加轮养强化剂,12小时后使用。在1.4.1水质管理条件下,孵化1.4.1。育苗用水经室外、二级砂滤池过滤,pH值保持在22.1~23.4,pH值8.1~8.6。每立方水体加轮养强化剂,12小时后使用。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间歇性流水培育方式,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饵料利用率。在仔鱼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亩的情况下,下塘后即可开始泼洒鳗鱼饲料,以维持池水良好的水色和饵料生物的丰度。当仔鱼体长达0.7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投喂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当仔鱼体长达1.2厘米以上时,可投喂新鲜肉糜,投喂次数为每天4-6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0%-30%。在投喂肉糜期间,在肉糜中加入复合维生素B、鱼肝油和土霉素,增大日换水量,同时每周泼洒光合细菌一次,以缓解由于苗种粪便和残饵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保持水质的清新。

年份 大黄鱼产量 同比增长率
2019 100亿尾 10%
2020 110亿尾 10%
2021 120亿尾 9%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如何人工繁殖大黄鱼

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室外二级砂滤池过滤育苗用水,确保水质达到22.1-23.4的比重和8.1-8.6的pH值。在育苗容器中,我们加入砂滤海水,并控制卤虫幼体的密度在1,000至2,000个/m³左右。水温控制在2.8-22.0℃之间。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确保了卵粒能够保持悬浮状态,缓慢滚动,避免下沉堆积。

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

我们的科研团队开展了26年的全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这一过程中,我们成功繁育出世界首例淡水大黄鱼,并在人工催产方式、苗种孵化及苗种开口饵料等方面破解了多项技术难关。

在仔鱼孵化阶段,我们采用流水法或筛绢网收集受精卵,经过洗涤和消毒处理后,移至室外水泥池孵化。孵化用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处理,确保海水比重为1.018-1.024,pH值8.0-8.3,水温24-28℃。一般经过18-22小时,受精卵即可孵化出膜。

饲养管理与成活率提升 大黄鱼人工育苗的未来展望

因为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高效繁殖新路径将为大黄鱼的增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优化育苗技术,提高成活率,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