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疫病防控

一、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概述

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是山鸡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是山鸡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疫病防控的重要阶段。以下将从饲养密度、光照、转群、疫病防控等方面详细介绍山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疫病防控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周龄 饲养密度
5-10周龄 6-8只
11周龄 3-4只
11-18周龄 1.4-2.5只

雏鸡期: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14小时。

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6-18小时。

山鸡转群是育成期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转群前应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转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晴朗天气进行转群。

转群前将山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不怕人,愿意接近人。

转群过程中,要避免拥挤和碰撞,减少应激。

山鸡育成期是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

球虫病: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禽霍乱: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鸡的抗病能力。

呼吸道疾病: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减少应激。

山东省曹县位湾镇杨楼村青年农民蔡生华,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成功地将山鸡育成期饲养密度控制在4只/平方米以下,提高了山鸡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消毒。

关注山鸡的生长发育,及时调整饲养密度。

通过以上措施,蔡生华的山鸡育成期成活率达到90%以上,平均每只山鸡日增重达15克,经济效益显著。

山鸡散养法案例分析

利用山鸡的野生群居习性,蔡生华空气清新、卫生条件良好,活动范围广泛,有利于其快速生长,且具有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

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疫病防控

山鸡幼雏至性成熟前7月龄左右为育成期,这一时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蔡生华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山鸡的生长特点,通过调整光照强度,促进其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在夏季酷暑和冬季寒冷时,他还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需求。

蔡生华强调,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体重发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在育成期,他根据山鸡的生长特点,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在4只/米2以下,以保证羽毛特别是尾羽的生长,从而提高市场售价。

通过以上案例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山鸡育成期,合理运用立体笼养、散养等方法,结合光照、营养、疾病防控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山鸡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山鸡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