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饲养管理技术,涉及鸽舍环境、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
在开始饲养种鸽之前,选择合适的种鸽至关重要。种鸽的选择应考虑其祖先的生产性能,如年产蛋窝数、蛋重、受精率、孵化率、仔鸽成活率以及28日龄仔鸽重。
孵化期是种鸽饲养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公母鸽打斗,避免蛋被踩破。
确保种鸽在孵化后及时回窝,避免流连忘返影响胚胎发育。
适当遮暗光线,有助于避免上述问题。
鸽舍的建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座北向南,保证鸽舍光线充足。
采用双列厂棚式鸽舍,每列长23米,可养种鸽300余对。
列与列之间相距4~5米,保证通风。
加强种鸽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相应的饲料和保健砂。
生长发育阶段 | 饲料 | 保健砂 |
---|---|---|
配对期 | 营养均衡的饲料 | 河沙、黄泥、贝壳粉等 |
抱蛋期 | 高蛋白饲料 | 河沙、黄泥、贝壳粉等 |
育雏期 | 易消化饲料 | 河沙、黄泥、贝壳粉等 |
换羽期 | 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 河沙、黄泥、贝壳粉等 |
日常管理做到四看:看精神状态、看饮食情况、看粪便颜色与形状、看仔鸽护理情况。
六、保健砂的配制和投放保健砂的配方:
河沙 35
黄泥 20
贝壳粉 15
食盐 5
石灰 2
禽用多维 2
龙胆草 0.5
石膏粉 2
蛋壳粉 2
骨粉 2
木炭粉 6
鱼粉 5
甘草 1
生长素 1.5
土霉素钙盐 0.6
酵母片 0.4
保健砂的投放最好每天1次。 七、下窝时间乳鸽出壳15~18天后,亲鸽可下下一窝蛋。下窝时间,夏天12日龄为宜,冬天15日龄为宜。乳鸽与亲鸽分离时间,一般商品鸽为21天或28天,种用鸽为28天或30天。
八、饲喂方式日喂3次,定时定量。喂饲时间为早上7:30、中午2:00、晚上6:00。非哺育期每对鸽40克左右。哺育期最好不断料,如果不是喂颗粒料,在喂之前,先将饲料用温水浸泡30分钟,稍晾干再饲喂。
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鸽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病。
保持鸽舍清洁、干燥、通风。
定期消毒鸽舍和设备。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及时隔离病鸽,防止疫情扩散。
十、种鸽饲养管理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鸽舍环境、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只有掌握好这些技术,才能提高鸽场的效益,为我国鸽子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种鸽选择上,我们注重鸽子的整体素质。挑选时,我们观察鸽子的羽毛、体态、活力以及眼睛的清澈度。比如,一只健康的种鸽,其羽毛应当丰满且色泽鲜亮,体态匀称,眼睛有神。在配对方面,我们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将体格健壮、血统优良的种鸽进行配对,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
孵化期间,鸽舍的温湿度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采用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孵化箱内温度保持在37.5°C至38°C之间,湿度在60%至70%。同时,我们注意到,种鸽为争孵化而打斗,导致蛋壳破损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实行了人工孵化,并采用保姆鸽代孵,有效避免了蛋壳破损现象。此外,我们还针对鸽出壳后无法自行破壳的情况,进行了人工助产,大大提高了出雏率。
鸽舍环境优化与疾病防控鸽舍环境优化方面,我们采用双列厂棚式鸽舍,每列长23米,宽4层,共8室,可容纳种鸽300余对。列与列之间保持4-5米距离,确保鸽舍内部通风良好。在鸽舍内部,我们设置了产蛋区、育雏区、休息区等不同功能区,以方便管理。疾病防控方面,我们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计划,定期进行鸽舍消毒,并密切关注鸽子的健康状况,确保鸽群健康。
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饲养管理方面,我们根据种鸽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针对性的饲料。配对期注重营养均衡,提高鸽子的繁殖能力;孵化期则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胚胎健康发育;育雏期则注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补充,确保仔鸽健康成长。在饲料配方上,我们采用优质鸽粮,并根据季节和生产周期的变化调整饲料配比。例如,夏季炎热时,我们增加绿豆以清热降火;冬季寒冷时,增加火麻仁以提高饲料的能值。
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面对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鸽舍环境优化与疾病防控的研究,致力于提高鸽子的繁殖率和仔鸽成活率。同时,我们还将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养殖模式,以实现鸽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