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公鹿饲养管理技术,关注鹿群健康与繁殖效率
在养殖行业中,成年公鹿的饲养管理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鹿群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效率,成为了每个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成年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鹿的生产力,根据公鹿的生产情况,将其一年的生产期划分为四个时期。梅花鹿: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配种恢复期;马鹿: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配种恢复期。
梅花鹿 | 生茸前期 | 生茸期 | 配种期 | 配种恢复期 |
---|---|---|---|---|
时间 | 1月下旬~3月中旬 | 3月下旬~8月中旬 | 8月中旬~11月15日 | 11月15日~翌年1月中旬 |
1.分区、分群饲养:按照鹿的生产和生理特点及繁育的需要,分成成年公鹿区,包括种公鹿圈、“退役”种公鹿圈、后备种公鹿圈和各龄生产公鹿圈、淘汰群公鹿圈,并把这些圈安排在上风...
2.营养供给:在满足能量饲料供给的同时,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饲料,促进鹿只尽快地增膘复壮。
3.生茸期饲养要点:公鹿生茸期正值春夏季节,公鹿在这一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采食量大。这个时期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鹿茸的生长。公鹿生茸期需要大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4.锯茸后的管理:锯茸开始后,应将锯完茸的公鹿单独组群饲养,以利管理。
5.配种期管理:配种期应注意保持公鹿群的相对稳定性。种用鹿最好单独用小圈管理,调换出的种公鹿不可以放入非种用公鹿群中,因其带有母鹿的异味,会遭来“杀身之祸”。
6.鹿群管理:加强鹿群管理,防止因斗偶造成鹿只的伤亡。随时将病弱鹿拨出,单独优饲。
7.舍内管理:舍内应保持干燥、清洁、无积雪,棚舍的地面应有足够的褥草或干粪。
8.运动管理:加强舍饲茸鹿的运动,每天上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时间,在舍内驱赶鹿只运动。
1.生茸期:正值炎热的夏季,应保持鹿有足够的饮水。给水量梅花鹿应每日每头7千克~9千克,马鹿应每日每头15千克~20千克。
2.配种期:粗饲料应选择适口性强,甜辣苦等含糖和维生素较高的饲料,例如,青刈的全株玉米、鲜嫩的树枝、瓜类、胡萝卜、大萝卜、葱、甜菜等,以增加鹿的采食量。
4.越冬期:因公鹿性欲强,互相追逐,斗偶,吼叫,食欲差,体质下降得较快,所以应加强此期的饲养管理,否则越冬期易出现死亡及影响翌年的产茸量。
梅花鹿养殖:从生茸前期到配种恢复期梅花鹿的养殖周期被细分为四个阶段: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以生茸前期为例,这一阶段通常从1月下旬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在这一时期,梅花鹿正处于茸角的生长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增加。饲养者需确保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充足供应,以促进茸角的健康生长。
进入生茸期,梅花鹿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维持在23%,以满足茸角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饲养管理需注重细节,如锯茸后的公鹿应单独组群饲养,以便于管理。此外,每个时期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鹿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此外,饲养者还会密切关注鹿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鹿。例如,在配种期,饲养者会设立专人看圈,观察公鹿的种用能力,并制止公鹿间的斗偶行为,以确保鹿群的整体健康。
科技助力,未来展望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鹿群养殖中的应用逐渐增多。通过引入这些技术,养殖者可以更加精准地监测鹿群的健康状况,优化饲养管理方案,提高养殖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