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蛏子大丰收,沿海地区养殖户收入倍增
在浙江,大家吃到的蛏子其实都是养殖的,蛏子养殖分滩涂和围塘两种环境,围塘养殖蛏个头大、肉质肥厚;滩涂养殖蛏接近野生,个头小、肉少但紧实。
什么样的蛏子品质更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也为我们支了招:“蛏子肉是白色的,判断蛏子品质,可以看贝壳颜色。”蛏子壳有灰白色、褐黄色、嫩黄色三种,其中灰白色壳的品种最差;褐黄色的品种稍好;如果壳的颜色是如春天柳芽般的嫩黄色,这种蛏子味道最好。买蛏子最好挑“干水蛏”,给蛏子去沙最好用盐水
贝壳的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的生长需要不断吸收海水中的碳,其实人类养殖贝类,这就是对海洋低碳减排的一大贡献,我们把贝类的这种作用称作‘碳汇功能’。
肖国强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买干水蛏,它的风味比胀水蛏要好一些,干水蛏买回家,用水冲干净,按一斤蛏子二两盐的比例,反复搅拌冲洗2~3次,比用清水养殖吸附泥沙的效果更好。”老饕为何嫌弃蝴蝶蛏,闭壳蛏更能留住蛏子的汁水。
我们县一年产15万吨贝类,有7万吨是蛏子。蛏子集中上市的时间是12月到次年4月,现在是最后一波蛏子出塘的时候,卖完了,养殖户就要放蛏苗养明年的蛏子了。下半年,虽然也有蛏子吃,但9月到11月的繁殖季节,性腺成熟的蛏子口感特别绵软,又没嚼劲,鲜味也不足,肯定没有现在的好吃。
炒完的蛏子肯定是开口的,但是海边土生土长的吃货们,却认为蛏壳大开的烧法,会让蛏子里鲜美的汁水白白流失掉,丧失蛏子最诱人的鲜美滋味。
吃蛏子也可以低碳减排、净化水质,这个说法,不知你从前听说过没有?
原来,由于这两年泥蚶养殖经济效益不好,去年,很多养殖户转养蛏子,导致了今年市场蛏子丰产。我省台州三门蛏子产量最大,宁海长街镇的长街蛏子拥有国家地理标示,在我省品质最好。
如今他的儿子应其米成了“蛏二代”,继续在这片滩涂上忙碌着。在长街,这样的“蛏二代”随处可见。有些养殖户本来是把养蛏当成“副业”的,但因为长街蛏子名气越来越响,一路畅销省内外后,他们就开始一心一意专职养蛏。 在长街,养殖蛏子、捕抓蛏子、贩销蛏子、烹饪蛏子、加工蛏干……一个庞大完整、以蛏子为龙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
所以,为了水更清、天更蓝,吃货们,快向蛏子伸出筷子吧。
访谈记录姓名 | 职位 | 内容 |
---|---|---|
罗邦友 | 蛏子养殖户 | 今年一亩左右的话,蛏子大约有4000斤左右,像我们一口塘4亩左右,1.5万斤到1.6万斤的产量。 |
徐开崇 | 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 过去两年,相对小众的泥蚶,收购价降了一半,全县泥蚶减产30%,养殖户改养了价格、销量相对稳定的蛏子,去年全县蛏子已经增产5%,今年产量估计也会小幅增长。 |
梅凯先 |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 | 贝类属于食物链的底层,它的食物就是海水中的营养盐,这些营养盐如果不被贝类吃掉,就会变成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加速海洋环境的恶化,养殖贝壳可以很好地净化水质,起到为养殖业节水的功能。 |
近年来,斜口岛、崂山屯、毕家屯等沿海各村积极搞活滩涂养殖和赶海旅游项目,年可接待旅游赶海游客约30万人次。下一步,崂山街道将继续借助威海市大力发展海上经济的东风,鼓励沿海村瞄准现代海洋产业,激活滩涂经济,打造海上“订单渔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沿海养殖户因蛏子丰收喜提金蛋,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在浙江省的沿海地带,蛏子养殖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养殖户们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蛏子,这种生活在海滩泥沙中的小贝类,成为了当地渔业的一大亮点。
独特的养殖环境与收获之道在宁海长街镇,蛏子的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包括养殖、捕抓、贩销、烹饪和加工等。每年4月的蛏子节,更是小镇的一大盛事。因为长街蛏子名气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专职从事蛏子养殖。据统计,2021年长街镇的蛏子养殖面积达2.7万亩,年产量超7300吨,总产值约1.45亿元。
蛏子富含锌、锰、硒、碘等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治胃病和咽喉肿痛等功效。烹饪方法多样,包括水煮、清蒸、油炒、烧烤等。蛏子还能作为“干水蛏”的形式,通过烹饪后保持鲜美的汁水。蛏子的美味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也为当地养殖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因为蛏子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蛏子产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和企业正积极推动蛏子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