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茭白种植:探讨高山地区茭白种植技术及其优势
应选择具有高山气候特点,海拔要求600―1050米以内的区域,光照好、土层深厚、水源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田块最好。
近几年各地高山茭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因夏季气候凉爽,十分适宜茭白生长发育,可比同纬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天。下面是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茭白高山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山茭白种植技术环节 | 技术要点 |
---|---|
茭田选择 | 海拔600-1050米,光照好,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
施足基肥 |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浓人粪尿2500公斤。 |
适时定植 | 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良种。 |
水浆管理 | “浅一深一浅”原则,孕茭期水位加深至15-18厘米。 |
田间管理 | 科学用肥,及时摘除老叶、黄叶,促进通风透光。 |
病虫害防治 | 重点防治螟虫、蚜虫、锈病等,轮换用药。 |
适时采收 | 叶鞘内茭肉显著膨大,紧裹的叶鞘即将裂开或刚裂开为采收适期。 |
通常在海拔500~1200米山区种植的茭白称为高山茭白,主要利用夏季高山气温相对较低,能保证茭白正常孕茭。高山区栽培的茭白,其品质明显优于平原地区的茭白。
到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进入孕茭期,及时利用高山冷水连续串灌,促进孕茭,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防止薹管伸长。
一般高山茭白在6月上中旬开始采收,以叶鞘内茭肉显著膨大,紧裹的叶鞘即将裂开或刚裂开为采收适期。
简单了高山茭白种植:探讨高山地区茭白种植技术及其优势。,现在展开高山茭白种植: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的话题。
选对田地,茭白生长更旺盛
选择茭田时,要考虑海拔、光照、土层和水源。海拔不宜过高,以免茭白生长缓慢;光照要充足,以保证茭白的光合作用;土层要深厚,以保证茭白的根系发展;水源要好,以保证茭白的生长需求。
在翻耕土地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浓人粪尿2500公斤,如果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然后耙平土地,再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茭白定植7-10天成活后,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或碳酸氢铵15-20公斤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在分蘖初期,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在分蘖盛期,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每亩施碳酸氢铵10-15公斤,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
茭白种株要求生长整齐、节紧缩、结茭多、孕茭率高,茭白油光嫩白,成熟一致性好。茭白种株以地表向下1-2节地下茎所萌发的芽为有效分蘖,所以应切除种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节,在9月上旬-10月下旬剪取中间一段20-25厘米进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为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隔5-6行留出80厘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齐茭墩泥为度,并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
茭白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长绿飞虱、锈病、纹桔病、茭瘟病等。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蚜虫和长绿飞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吡虫啉粉剂2000倍液防治;锈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防治;纹桔病可用5%井冈霉素300-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茭瘟病可用20%三环唑粉剂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喷雾。
高山茭白种植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种出优质、高产的高山茭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