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捕捞鲢鱼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泛滥成灾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本质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异常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
物理修复:通过引入水流、曝气等方式,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改善水质。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药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降低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
核心目标定位在控制蓝藻水华,而不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鲢、鳙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能直接滤食水体中浮游生物,使浮游植物数量减少,从而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指标 | 数值 | 备注 |
---|---|---|
透明度 | 30cm | 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较低 |
藻类密度 | 10000个/mL | 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密度较高 |
蓝藻密度 | 5000个/mL | 蓝藻密度较高,可能导致水华发生 |
重180斤、长175cm的“青鱼王”!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千岛湖鲢鳙的年产量超过6000吨,“淳”牌有机鱼成为了全国著名品牌。“鲢鳙治水”既保生态又促经济,一举两得,堪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范式。
根据湖泊的生态演化特点,千岛湖的生产力/生物量的比值为3.8991,初级生产量较高。
近几天来,不断有镇江市民和网友反映,著名新兴景点金山湖的北固湾广场栈桥内侧水域,水质混浊,大量蓝藻漂浮,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治理。
事实上,8.8平方公里金山湖的部分水域蓝藻爆发,过度偷捕鲢鱼竟是“罪魁祸首”。20日,镇江环保公益组织等举办公益众筹,现场募集善款放养千余条小鲢鱼“治水”。
“晚上这里会臭呢,水里面全是蓝藻,脏死了。”20日,正在附近散步的顾先生也说,“我家就住在附近,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来北固湾散散步,这里一到夏天蓝藻就出来了。”
20日的活动现场,共放养了千余条鲢鱼。环保公益人员告诉记者,利用鲢鱼的“食藻鱼”特性,来清洁水体,促进水体生态循环良性发展,这是现在保护水源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环保的办法。
种种迹象表明,千岛湖的水质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价:一是水体的透明度和藻类的密度,二是实际的蓝藻爆发事件。尤其是鲢...
9月20日,镇江文旅集团的工作人员和镇江市“绿色三山环境公益服务中心”联手,在镇江北固湾广场的京口宝鼎处,发起“鱼跃金山湖”系列环境教育活动。
面积比杭州西湖还大的金山湖,已是镇江城市的一张崭新名片。但近日有热心镇江市民在本地网络论坛上发帖,称在镇江金山湖京口宝鼎附近看到,附近水面上漂浮着大量蓝藻,整体水质呈现出深绿色,走近水面还能闻到一股腐臭味。
水体富营养化又称老肥水,大多数情况下是伴因为蓝藻的暴发,水质渐进恶化,因此,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切不可大意。
水华的出现表明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1、蓝藻过度繁殖,代谢期间分泌的藻毒素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
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从而使水体持续恶化,进而...
有些养殖业主仍然沿袭着施肥的养殖方式,无论水质肥瘦与否均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甚至是未发酵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在池塘里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又往往产生一些氨氮、亚硝酸盐、沼...
“今年上半年,金山湖保安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收了上百张大大小小的渔网,而那些侥幸躲过没收的可能更多”,20日的活动现场,蔡庆来指着丁生旺的微信内容及照片告诉记者,“触目惊心的是,这些都是网眼特别小的渔网,连小鱼苗都会被一网打尽!”
只是,因为大量富含氮、磷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
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王宇峰还说,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
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但是,鲢鱼等却是食藻鱼类。
所以,金山湖里的鱼一直以鲢鱼为主。只是,大量的偷捕鲢鱼行为,无情地打破了金山湖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食藻鱼类数量越少,越容易导致蓝藻爆发,其恶果是进一步导致鱼类的死亡,恶性循环直至散发出异味。”
至此,金山湖蓝藻爆发的谜团,终于被解开。
事实上,除了市民的垂钓、渔网捕捞外,在金山湖上还有许多偷捕偷捞行为,让金山湖的水质雪上加霜:电鱼、药鱼……这些行为,几乎能让湖中的鱼类遭遇灭顶之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