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中华鲟鱼种培育:探讨中华鲟繁殖、孵化及幼苗饲养技术

在探索中华鲟鱼种培育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繁殖与孵化过程,更要深入研究幼苗饲养的关键技术。

中华鲟鱼种培育:探讨中华鲟繁殖、孵化及幼苗饲养技术
放养时间与鱼种规格

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

中华鲟的营养市场需求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活化石。有关中华鲟的营养市场需求和饲料的研究还不多,这主要由于人工养殖的历史长,规模大,传统的养殖以天然饵料居多,以培育鱼种捕捞为主要目的。1995年以来,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获得突破,中华鲟的养殖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苗种培育技术

采用已驯化转口的中华鲟,尾重5~10g,体长10~15cm。水质要求无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沉淀过滤后使用。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

指标 标准值
水质 无污染江河水
PH值 7.2~8
透明度 20~40cm
水温 10~32℃
溶解氧 6mg/L以上
水交换量 不大于10L/min

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水深0,6加0,9m,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定期清洗鱼池,及时清除死鱼和污物。配合饲料成份为:鱼粉55%、花生粕20%、面筋15%、湿酵母4%、鱼油2%、食盐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配合饲料中 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实验表明蛋白质对幼鲟的生长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脂肪、糖、纤维素。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视水温、天气、水质、鱼体大小、密度等灵活掌握。

案例分析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中华鲟高效育苗工艺的制作方法的docx文档,编号为250645872,其中主题是关于实用文档、表格/模板的内容展示。

为研究葛洲坝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效果,并对中华鲟自然繁殖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分析了自然繁殖时野生中华鲟的受精率,并在人工条件下对采集的野生中华鲟卵进行了孵化和苗种培育,旨在评价野生中华鲟...

野生中华鲟苗培育用水为黄柏河基地井水,养殖池供水采用笛式供水管供水。

优质文档鲟鱼的养殖技术中华鲟的养殖技术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华鲟的养殖技术一鱼苗培育1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

中华鲟养殖基地中华鲟养殖中华鲟鱼养殖技术中华鲟学名,Acipensersinensis,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PAGE PAGE 1 中华鲟的繁育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再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cm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培育生长.其性成熟较晚达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繁殖后代了.

合理放养,优化养殖周期
中华鲟鱼种培育:探讨中华鲟繁殖、孵化及幼苗饲养技术
水质调控,保障健康成长

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某养殖基地采用圆形玻璃缸或正方形水泥池进行苗种培育,严格控制水质、水温,并通过科学配比饲料,确保幼鲟健康成长。他们还通过实验优化了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比例,显著提高了成活率。

饲料配方,精准营养

饲料是影响中华鲟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某养殖基地在饲料配方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精确计算鱼粉、花生粕、面筋等原料的比例,确保了饲料的优质和营养均衡。实践证明,这种饲料配方能够有效提高中华鲟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某养殖户在养殖中华鲟的过程中,遇到了苗种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他发现关键在于水质调控和饲料配比。经过调整,他成功将苗种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他的经验为其他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