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养殖鱼种培育,关注鲮鱼幼苗生长与养殖技术
作者:茶海耕者•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3
针对鲮鱼养殖户普遍关注的鱼花环节,本文了一套完善、有效的鲮鱼苗种培育技术,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鲮鱼,又称土鲮鱼或鲮公,是亚热带淡水鱼。池塘中的水应在幼苗释放前3-5天排出,以确保水质清洁。
准备事项 | 具体操作 |
---|---|
池塘排水 | 在幼苗释放前3-5天排出池塘中的水 |
池塘消毒 | 使用漂白粉进行清洁消毒,每亩2-3公斤 |
注水 | 鱼苗正常生长时,每周注水一次,确保水温1.2-1.5米 |
放养后两个月,每隔15天投放大草100~150干克。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因素适当变动。
管理事项 | 具体操作 |
---|---|
投喂频率 | 每隔15天投喂一次大草 |
投喂量 | 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因素适当调整 |
防寒措施 | 做好防寒工作,防止鲮鱼在10℃以下冻死 |
在日常投喂时,可添加鱼用高维补充维生素,促进鲮鱼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及整齐度,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消化吸收率,增加养殖效益。
鲮鱼养殖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面积要求较大,一般2~5亩,水深1.3~2.0米。池塘底部铺设沙石,有利于鲮鱼的生长和水质净化。
建设事项 | 具体操作 |
---|---|
池塘面积 | 2~5亩 |
水深 | 1.3~2.0米 |
底部铺设 | 铺设沙石,利于生长和水质净化 |
混养策略 | 适当搭配混养,但避免与食性相近的鲢混养 |
2015年6月,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湖管理处罗迎红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通过科学合理的鲮鱼苗种培育技术,鲮鱼的生长周期缩短,市场需求稳定,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根据罗迎红的实践案例,采用科学养殖技术后,鲮鱼养殖转化率提升了30%,成活率提高了25%,养殖效益增加了20%。
鲮鱼养殖鱼种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幼苗生长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鲮鱼的养殖效益。
鲮鱼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鲮鱼养殖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