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鲻鱼养殖中,鱼种培育是关键环节

在鲻鱼养殖过程中,鱼种培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涉及到苗种选择、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等诸多因素,对鲻鱼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鲻鱼养殖中,鱼种培育是关键环节
一、苗种选择

选择优质的苗种是鲻鱼养殖成功的第一步。在选购苗种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外观:选择体型健壮、活力充沛的苗种,避免选择有伤口或病态的苗种。

规格:尽量选择规格整齐的苗种,便于管理和养殖。

来源:选择信誉良好的育苗场,确保苗种质量。

二、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影响鲻鱼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养殖资源,又能保证鲻鱼的生长发育。

养殖方式 放养密度
单养 4000-6000
混养 3000-5000
三、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池塘水,保持水色清澈。

控制溶解氧: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

监测水质指标: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达标。

营养均衡:选择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均衡的饲料。

适量投喂:根据水温、天气、水质、鱼体大小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

优质饲料:选择信誉良好的饲料品牌,确保饲料质量。

五、案例分析

苗种选择:选用体型健壮、活力充沛的苗种,规格整齐。

放养密度:单养密度为5000尾/亩。

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池塘水,保持水质清新;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溶解氧充足。

饲料管理:选用优质饲料,适量投喂,保证营养均衡。

通过以上措施,该养殖户的鲻鱼成活率达到了90%,平均体重达到1.5kg,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在鲻鱼养殖领域,饲料配比是确保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实验数据表明,蛋白质对幼鲟鱼的生长影响显著,然后是脂肪、糖和纤维素。因此,我们在投喂时,要每天进行三次,根据水温、天气、水质、鱼体大小和密度等因素灵活调整投喂量。

鱼苗的选择同样重要。在放入水中前,我们必须对鱼苗进行消毒处理。挑选鱼苗时,我们要选择那些表面无伤口、体型健壮且充满活力的小鱼苗,以确保它们的成活率。

鲻鱼养殖中,鱼种培育是关键环节

定期清洗鱼池,及时清除死鱼和污物,保持水质清洁。饲料的配比为:鱼粉55%、花生粕20%、面筋15%、湿酵母4%、鱼油2%、食盐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

鳜鱼,作为肉食性名贵鱼种,其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问题。经过十余年的人工繁殖和育苗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鳜鱼育苗成活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鳜鱼苗孵出4天,此时眼的活动还未开始,鱼体嫩白透明,在显微镜下连肠道、血管都清晰可见。这时,它们就要开始摄食比自身小一点的鱼苗,其他的浮游动物、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等,即使闯到它们嘴边,它们也会选择饿死也不吃。因此,在鳜鱼准备繁殖时,就要准备繁殖所需的饵料。

我们所采用的鲻鱼,尾重5~10g,体长10~15cm。水质要求无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过沉淀过滤后使用。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

经过20~30天的短期培育,鱼苗可达到3~4厘米以上。经过中间培育的鱼苗成长快,成活率高。鲻、梭鱼的养殖管理中,养殖方式与放养密度至关重要。目前,鲻、梭鱼养殖主要采用鱼虾、鱼蟹、鱼贝、鱼鱼混养的方式。单养放养密度3厘米左右的苗种每亩放养4000~6000尾,6~7厘米苗种...

中后期则主要以鲮鱼作为饵料鱼。日常管理中,主要关注水质管理,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量3.5毫克/升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

在农业养殖技术方面,鳜鱼繁殖、育苗要点包括: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选用高质量的饲料、保证水质清新以及注意事项等。

鲻鱼养殖的关键在于饲料配比、鱼苗选择、水质管理和饵料准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方法,我们一定能够养殖出优质的鲻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