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亲鱼室内越冬性腺培育,关注亲鱼性腺发育与繁殖
·.至6月,9月至10月均为大黄鱼繁殖期。雌鱼产后卵巢经恢复发育至第1期进入越冬。翌年,育性成熟特征以及周年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选择亲鱼培育和诱导产卵,实现大黄鱼高效繁殖。
亲鱼应挑选体质健壮,体厚背实,鳞片完整,无带病原体,无外伤的个体,雌鱼为2龄鱼,体重在600克以上,雄鱼在400克以上,雌雄比为3∶1。
大黄鱼亲鱼室内越冬性腺培育要点培育阶段 | 操作要点 |
---|---|
入池后 | 大黄鱼鳞片比其他鱼类较为松散,容易脱落,在抄网挑选→装入船中运输→抄网捞起到池的过程中,部分亲鱼会有一定的损伤,如鳞片局部脱落,且皮肤会有出血斑点,因此,应给培育池施1-2ppm呋喃西林,每星期1-2次,10天后出血斑点即可痊愈消失。 |
运输过程 | 亲鱼在网箱挑选、运输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而引起的损伤;亲鱼运到育苗室后,先用30-50ppm呋喃西林短时间的消毒,然后放入越冬培育池中。 |
强化培育 | 饲料多种维生素,对大黄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在强化培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生产计划和亲鱼性腺发育的具体情况,使用外源激素LRH-A2进行体腔注射,... |
越冬管理 | 大黄鱼越冬主要病害是体外受伤和小瓜虫病,体外受伤引起的疾病,可用1-2ppm呋喃西林,每星期1-2次,小瓜虫可用福尔马林15-25ppm浓度,隔1天使用1次,共用2-3次,或用亚甲基兰2ppm每天用1次,连用2-3天。 |
2.挑选亲鱼期间的海区水温,一般在10-12℃范围,进入室内后,每天升温0.5-1℃,升至18℃,维持3-5天,然后再逐渐升温至22℃,随后保持此温度培育。
越冬的海水盐度范围,要求在20.0‰-33‰之间;虽然大黄鱼适应盐度范围较广,但在越冬培育期间盐度要相对稳定;尤其注意亲鱼养殖网箱海区盐度与育苗室中盐度的差别,尽量避免突变。
亲鱼必须在人工催产前40天入室升温,加强性腺发育,否则培育出亲鱼即使会产卵,孵化出的仔鱼到开口一关也难度过。
管理人员在培育池中的日常操作,会直接影响亲鱼的摄食和培育的成败。由于大黄鱼十分胆小,极易受惊,管理人员在培育室的走动、投饵、工具的拿动等等造成的响声,门的开启引起的光照突变,都可能引起大黄鱼一时不摄食或少摄食,并可能引起狂游乱闯,以致撞到池壁上或跳出池外,造成损伤或死亡,影响亲鱼的性腺正常发育。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黄鱼的亲鱼培育是苗种繁殖的基础,在人工育苗中的亲鱼性腺培育好坏对育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池应选在安静、保温性能好、光线较暗的室内越冬池,培育池面积20-40m2,水深1.5m,放养密度3.5kg/m2。
亲鱼的运输,应选择活水船,在风浪小的天气运输,密度大小视运输时间长短而定,运输1小时左右,密度可达70kg/m3。
3.培育期间前期每天换水量为1/3,中后期换水量为1/2,每2-3天吸污一次。
亲鱼的摄食情况直接影响性腺发育、卵的质量和仔鱼的成活率。我们采用冰鲜鱼、鲐鱼、牡蛎、大沙蚕、小沙蚕等饵料,其中小沙蚕为最佳选择。小沙蚕既适合大黄鱼的吞食,又在吃不完的情况下沉底后不会死亡,减少水中污染。
我们进行强化培育,并使用外源激素LRH-A2进行体腔注射。这有助于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繁殖成功率。
在越冬过程中,管理人员需注意亲鱼的摄食和培育情况,尽量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伤害。同时,保持充足的溶氧和稳定的盐度,确保亲鱼健康成长。
某水产养殖场采用上述技术进行大黄鱼亲鱼越冬,成功培育出大量优质苗种。通过对比实验,该技术使大黄鱼繁殖成功率提高了30%,经济效益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