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牛蛙养殖产业正探索深加工和出口,寻求盈利新路径

牛蛙养殖产业的发展,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历经曲折,终将汇入广阔的海洋。在这条河流中,养殖户们不再满足于“闷声发大财”,而是积极探索深加工和出口,寻找新的盈利路径。

牛蛙养殖产业正探索深加工和出口,寻求盈利新路径

还记得第一次出口美国的1万公斤活体牛蛙,获利4万元,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而2006年出口美国的活体牛蛙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死亡一半以上,造成损失几十万元,这让合作社社长谢粉祥流下伤心的泪。

如今,西宁大通正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建昌永乐牛蛙专业合作社正源源不断地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合作社还投入150万元,建设牛蛙深加工车间及出口打包车间,并聘请上海食品专家调配生产深加工馋嘴牛蛙、酸菜牛蛙、干锅牛蛙等速冻菜肴,在一些大型超市销售。

年份 出口量 获利
2014年 4万 8
2015年 6万 12
2016年 8万 16

中秋节前夕,金坛区直溪镇王甲村农民王森清喜滋滋地说:“我养的一亩成品蛙,因为市场行情不好,本来是亏本的,没想到,却意外赚了一大笔!”

学习盱眙打造小龙虾品牌的经验,以工业化思维、食品化思维,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加快发展牛蛙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用市场引导生产,以点带面推动广大养殖户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省牛蛙养殖正从粤东沿海地区逐步向粤北、粤东等边远山区转移,引起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视。在清远英德、阳山和肇庆德庆等山区,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王森清养殖的一亩牛蛙今年7月底该上市了。可是,市场不景气使他手足无措。这一亩地的4600斤成品蛙,按市场价每斤4元计算,总计要亏损6900元。结果,直溪镇建昌永乐牛蛙专业合作社按一级成品蛙每斤7元的保护价收购,这一来,他家养殖的一亩成品蛙不但没有亏损,反而盈利6900元。

第一章、牛蛙养殖行业定义3第二章、中国牛蛙养殖行业综述4第三章、中国牛蛙养殖行业产业链分析5第四章、中国牛蛙养殖行业发展现状6第五章、中国牛蛙养殖行业重点企业分析8第六章、中国牛蛙....因为市场需求的增长,深加工产品,如即食牛蛙,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牛蛙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牛蛙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牛蛙养殖:从传统养殖到深加工出口的华丽转身

在我国的养殖业中,牛蛙养殖曾一度是闷声发大财的代表。只是,因为市场的发展,单纯依靠传统养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成为养殖户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牛蛙养殖产业正探索深加工和出口,寻求盈利新路径

初试出口,喜忧参半

转型升级,寻求突破

面对市场的波动和挑战,谢粉祥决定转型升级,走牛蛙深加工和出口之路。2014年,他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配套冷库,并成功与日本签订了牛蛙初加工冷冻蛙的第一个订单。随后,谢粉祥带领合作社不断拓展市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

深加工产品,市场青睐

向山区转移,拓展空间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我省牛蛙养殖正逐步从粤东沿海地区向粤北、粤东等边远山区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案例分享:王森清的养殖经

金坛区直溪镇王甲村的农民王森清,曾是牛蛙养殖的亏损者。但由于合作社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他的养殖收入不仅没有亏损,反而盈利6900元。这得益于合作社的深加工和出口策略,为养殖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牛蛙养殖产业正逐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养殖户把握市场趋势,拓展盈利渠道,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