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拉稀,防控关键在消毒与营养
仔猪拉稀的发病规律
新生仔猪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发生下痢。了解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防控。
1. 第1次下痢:黄痢期
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3日龄前后,即早发性大肠杆菌下痢。发病和死亡率高,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较多。主要病因是圈舍污染、消毒不彻底、阴冷潮湿、气候剧变等。
2. 第2次下痢:白痢期
2—4周龄时暴发,特别是出生10—20天的仔猪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35%以上。这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哺乳仟猪传染病。主要病因是寒冷、保温措施不跟上、贼风侵袭、粪便污染潮湿、产后2周的仔猪,母乳中的抗体开始下降等。
3. 第3次下痢:断奶仔猪的下痢
仔猪一下子离开母猪的呵护,遭受环境和营养应激变化,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和抵抗力下降;胃肠生理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母子分居,营养应激等等。导致断奶后1—2周内,尤其是断奶后2—10天内,仔猪下痢死亡的第3次高峰。病死率一般为10—20%,如出现脱水,病死率可高达40%以上。
仔猪下痢的早期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仔猪下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消毒、营养支持和饲养方式等。
1. 消毒乳房区
仔猪吃奶前,先用温水擦洗母猪乳房区,再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母猪的腹部和奶头消毒好,防止病从口入。
2. 提早补料
早补料可刺激胃肠发育,加强胃肠机能,有利于仔猪消化,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胃肠病。
3. 加喂有机酸
喂仔猪全价料,加喂柠檬酸0.5—1.0%。
4.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
可消除带菌猪,彻底消毒圈舍,净化养殖环境,有利于预防仔猪下痢病的发生。
5. 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滴入2滴,1小时后再喂初乳,以消炎制菌,减少和防止仔猪的下痢。口服液补液,防止仔猪脱水,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及补充能量,治疗仔猪的腹泻、白痢、黄痢、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肠炎等,脱水纠正率可达81-100%。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控制仔猪下痢的发生。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