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丝虫病致猪场损失惨重,险些倒闭
作者:农园雅士•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4
猪肺丝虫病严重威胁猪场经济效益,生态养殖之路亟待探索
猪肺丝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猪肺丝虫病导致的猪只死亡数量高达数百万头,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本文将围绕猪肺丝虫病的危害、诊断要点、防治措施以及生态养殖方面的探讨,为广大养猪户提供有益参考。
猪肺丝虫病的危害与诊断
猪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引起的,寄生在猪的气管和支气管内,主要损害肺的后叶和中叶。该病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的特征,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猪只死亡,给猪场带来巨大损失。
猪肺丝虫病的诊断要点
仔猪生后15天即可感染猪肺丝虫病,但以30-70日龄的幼猪感染最多。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多发生在猪圈和猪粪堆的周围。诊断要点如下:
- 仔猪感染后一个月发生咳嗽,运动时或外界温度变化时咳嗽加剧。
- 有浓厚的黄色粘性鼻汁,眼也有分泌物。
- 虽有食欲,但生长发育停滞,逐渐消瘦。
- 严重病例可发生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急促、极度瘦弱,最后死亡。
- 用硫酸镁饱和溶液漂浮法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 剖检时在支气管内,可找到虫体。
猪肺丝虫病的防治措施
猪肺丝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态防治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
- 碘溶液:进行气管注射,每公斤体重0.5毫升。
- 氰乙酰肼:口服或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17.5毫克或15毫克,连续3日。
- 海群生:溶于10毫升的蒸馏水中,皮下注射,连用3天,每天1次。
生态防治
- 清除猪圈内的粪便,堆放在远离猪舍的场所,进行发酵处理。
- 避免猪只接近蚯蚓密集的潮湿地区。
- 猪舍应选择在干燥而没有蚯蚓的地方。
- 发现病猪进行全群紧急治疗。
- 根据本病的季节动态,每年进行二次计划性驱虫。
生态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猪业中,生态养殖是保障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通过实施生态养殖,可以减少猪肺丝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密度。
-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虫。
- 推广猪粪尿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 实施健康养殖,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
猪肺丝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兽医、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实施生态养殖,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猪肺丝虫病的发生,既能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又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旨在为广大养猪户提供有益参考。请您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验证。期待您的实际体验反馈,共同探讨猪肺丝虫病的防治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