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门县铁强村牡蛎养殖丰收,亩产值超五千
在浙江三门县,一个名叫铁强的小村庄,最近成为海洋养殖业的焦点。这里,牡蛎养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平均亩产值高达5000多元,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养殖新模式的探索。
年份 | 牡蛎养殖面积 | 平均亩产值 |
---|---|---|
1990年代 | 不足100亩 | 未知 |
2010年代 | 500亩 | 2000元/亩 |
2020年代 | 1000亩 | 5000元/亩 |
以前,铁强村的牡蛎是生长在滩涂的石头和海边的岩石上,纯野生的。妇女们用蛎撬撬起来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铁强村就发动村民开发滩涂,实行大规模养殖牡蛎。但那时是村集体养殖,经济效益并不高。
2005年5月,铁强村两委研究决定,把这些滩涂都收回来,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统一承包给130多户村民。这提高了他们养殖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2009年2月,铁强村村民林由喜发起成立了县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把32户养殖户组织到合作社里来,对牡蛎实行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稳定了市场价格,提高了经济效益。
据了解,铁强村养殖户创造性地利用条石养殖牡蛎。他们买来条石插在滩涂上,平均每亩滩涂可插3000多根条石,到5月份,牡蛎主动在条石上繁殖起来,这样的牡蛎没有一点污染。由此,铁强牡蛎以味道鲜美、肉肥、口感细腻、无污染而闻名台州、宁波、温州等地。
成立于2006年12月08日,位于三门县横渡镇铁强村,目前处于注销状态,经营范围包括牡蛎、蛤子养殖、销售。等。
上述文章是根据发布当时全网最新公开信息生成的,仅供您参考,如需了解该企业最新及更全面数据可前往爱企查查看。
手机扫一扫 新浪微博 免费咨询 基本信息11 重点关注2 知识产权1 企业发展 经营状况 数据解读 新闻资讯 爱企查图谱 工商注册 风险提示
在涛头模式带动下,三门县掀起了种改养的热潮,县内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大力发展以青蟹为主导的海水养殖业,三门青蟹成了金名片,三门小海鲜...
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拥有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21万亩,海水养殖面积20.3万亩,是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值得一提的是,铁强村的牡蛎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养殖成本。相比传统的橡胶带养殖,条石养殖降低了养殖户的投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牡蛎养殖行业中。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撑铁强村的牡蛎养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海洋养殖技术的研发力度,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和养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当地政府推广了牡蛎养殖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温度、溶解氧等数据,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指导。此外,还开展了养殖户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铁强村牡蛎养殖前景广阔因为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铁强村牡蛎养殖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铁强村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提高牡蛎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养殖品牌。
同时,铁强村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将牡蛎养殖与旅游业、休闲农业等产业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