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农业部指出,受减产影响

据农业部最新调度,全国秋粮已进入收获高峰期。只是,库存压力大的玉米减产较多,市场紧缺的大豆、杂粮产量增加,棉花产量进一步下滑。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左右,大豆、杂粮、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分别增加900万亩、700万亩和600万亩左右。全年来看,夏粮丰产、早稻略减、秋粮稍降,全年粮食产量稳中有降。

农业部指出,受减产影响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将弱势运行。受新粮集中上市影响,玉米水稻价格可能出现下滑。受供求关系影响,棉油糖将保持稳中趋强。

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用发展玉米生产、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农业部表示,今冬明春自然灾害可能重发。据预测,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我国北方秋季降雨偏多,秋汛明显,还易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秋冬农业生产不利。

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并达到历史高位。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使农民种植玉米收益达到近几年最好水平,但也推动明年地租等种植成本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令玉米价格的下跌空间受限。国内玉米市场出现的供应缺口已被广泛认可,如何保障2021年国内玉米供应备受各方关注。高价玉米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传导和整合仍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玉米进口大幅减少。据海关总署统计,1~8月,玉米、棉花、糖料、植物油等大宗产品进口减少,其中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减少40%以上。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农产品价格总体弱势运行。

据农业部监测,年初以来,稻谷、小麦、玉米价格整体下行,9月均价同比分别上涨0.3%、下降3.2%和下降13.3%;棉花价格从3月份连续环比上涨后,9月份止涨转跌,同比上涨9.2%;花生油和菜籽油“一增一降”,花生油同比上涨2.9%,菜籽油同比下降0.5%;食糖价格延续上涨态势,同比上涨16.4%。

2015年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的产量合计达到9500万吨,占比高达40%。在市场化的收购中,农民的议价能力低,叠加2亿多吨的库存,玉米价格还将下跌。粮食作物,天气因素就占很大的影响,2016年下半年的雨量有点多,再加上政策变革、国外库存充裕、生猪肉价格大跌等,促使东北玉米的价格急剧下降。

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出现大涨大跌,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科学预判2018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影响国际粮食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金融投机资本、供求情况,因此,可以从上述几个角度预测2018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

整体来看,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均小幅增加,结转库存量虽较上年度小幅下降,但绝对量依然偏高,可以有效抵御局部减产造成的影响,全球玉米...

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下行,农产品价格总体弱势运行。据农业部调度,全国秋粮已进入收获高峰期,尽管受结构调整、自然灾害等影响...

其中欧盟下降1098万吨,美国下降1922万吨,降幅分别为15.5%、5%;乌克兰主要受战争影响,产量下降1213万吨,降幅29%;巴西玉米产量1.26亿吨,同比增加...

年初以来,由于南美干旱天气导致玉米减产,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一度上涨。

年份 玉米产量 玉米价格
2015 9500 2000
2016 9000 1800
2017 8500 1600
2018 8000 1500

刚才提到农业部指出,受减产影响,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下面来说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农民增收新路径。

玉米产量调整,市场供需平衡
农业部指出,受减产影响
政策引导,玉米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自然灾害影响,农民种植信心增强

今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可能面临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这对秋冬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只是,农民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种植信心并未减弱。部分原因在于,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让农民看到了希望,也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更多缓冲。

玉米价格的回归,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技术、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农民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价格的回归,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农民需要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种植策略,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