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近期波动,价格稳中有涨跌
玉米市场近期表现出了独特的波动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玉米价格稳中有涨跌?本文将为您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回顾1月15日的市场情况,一场临储拍卖吸引了市场的关注。此次拍卖共投放了157.3万吨玉米,最终成交了59.3万吨,成交价格达到了2551元每吨,总体的成交率约为37.7%。从这个数据来看,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仍然存在。
收购与批发环节粮价涨幅明显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其中玉米价格的涨幅尤为明显。在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这无疑对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内外因素交织影响国际方面,俄乌冲突不仅影响了国际玉米价格,还可能影响乌克兰玉米播种。此外,高油价使得美国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了全球玉米市场。
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进入12月份后,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但受制于前期上涨幅度较大,12月份整体上涨幅度较小。与此同时,不少农民朋友也盼着小麦价格上涨,想借此机会增加收入。
后期走势预测后期预计淀粉价格上涨走势难以延续。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获进度偏慢近一成,后期东北玉米将大量上市。一旦华北天气好转,玉米上市量也将显着增加,玉米价格将应声下跌,压制淀粉价格。
地区价格差异明显地区 | 粮点新玉米收购价格 | 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 |
---|---|---|
山东德州 | 2860 | 2820 |
山东青岛 | 2890 | 2850-2870 |
山东聊城 | 2860 | 无数据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大豆走强提供比价支持,中西部地区出现降雨,在一定程度上耽搁玉米收获。美元汇率走软,使得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玉米市场的价格波动,既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为农业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一、玉米市场波动背后的原因分析近期,玉米价格波动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供需格局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国内方面,受种植面积调整、天气因素等影响,玉米产量有所波动;国际市场方面,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全球玉米供应紧张,进而推高价格。
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新玉米收购价格农民的收益有所提高,但同时也面临销售压力。
东北地区玉米收获进度较常年偏慢,这直接影响了市场供应。以黑龙江、吉林为例,截至10月23日,两省玉米收获完成8.5成,较常年偏慢。这一现象对玉米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玉米价格在短期内保持坚挺。
国内淀粉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走势。以吉林长春地区为例,淀粉出厂价为2030-2050元/吨,比上周上涨80-90元/吨。这一上涨趋势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及淀粉渠道库存偏紧的影响。短期内,淀粉价格上涨为主。
玉米价格波动对农业企业的影响较大。一方面,价格上涨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价格波动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农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