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南方人忙于腌制蔬菜和腊肉
等到过年的时候吃正正好。中国很多地方一直有腌制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冬季,南方人对腊肉更是情有独钟,除腊肉和腊肠,还会做腊鱼、腊鸭、腊兔等等...
不过,这时天气还不算太冷,早晚上了冻,中午还能耕,有的农人就继续给小麦浇水,做好小麦越冬工作。
忙腌菜,过年正好吃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小雪时节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称“十月朝,糍粑禄禄烧”,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习俗。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小雪的相关习俗大多与吃有关。这也好理解,因为马上就要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必须做好越冬准备。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菜、腌腊肉呢?专家解释,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天气变得干燥。当年,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因此一到小雪节气,人们上菜场就比较关心有没有可以腌制的菜。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4到5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
土家人所说的“刨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煺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乘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还是热呼呼,软绵绵的劲儿,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这也体现出少数民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
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小雪是个降水类节气。俗话说,节到小雪天下雪,小雪时节不耕地。小雪期间,田里的农活已经不多了,人们就修补农具,做好牲畜的御寒保暖工作,为来年开春做准备。
糯稻的生长期比较长,但是它是黏性很好,这个时候都已经收起来了,是很好的做糍粑的材料,南方人又特别喜欢吃糯米,认为吃糯米既对身体健康有益...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等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包头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都要过来帮忙。杀了猪,东家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略备薄酒,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黏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木雕模里做的。这种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南方地区,小雪节气开始要准备御寒衣物、手炉、汤婆之类,同时房内挂棉帘防寒。南京有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地区 | 腌制食品 | 特色习俗 |
---|---|---|
南方 | 腊肉、腊肠、腊鱼、腊鸭、腊兔等 | 腌制、风干 |
北方 | 酸菜、咸菜、腊八蒜等 | 炖菜、蒸菜 |
少数民族 | 糍粑、刨汤肉等 | 祭祀、杀年猪 |
刚刚提到了小雪节气,南方人忙于腌制蔬菜和腊肉,以备过冬。,下面我们来说南国小雪,腌菜腊肉,冬日储备新风尚。。
小雪时节的腌菜传统南国的冬日,总有一抹温暖来自那一缸缸腌菜。小雪时节,家家户户忙碌起来,将当季的新鲜蔬菜洗净,切成细条,撒上食盐,腌制入缸。这样的传统,不仅仅是为了过冬,更是对丰收的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南京为例,当地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反映了当地人对腌菜习俗的重视。小雪时节,正是天气转冷,蔬菜新鲜度最高的时期,此时腌制的菜,不仅能够保存时间长,而且口感更加鲜美。
腊肉的冬日风情除了腌菜,南方的冬季还离不开腊肉。小雪过后,气温逐渐降低,正是制作腊肉的最佳时机。人们选择肉质鲜美的猪肉,经过腌制、风干等过程,制作成香醇可口的腊肉。
在湖南,有一种传统的腌肉方法,称为“刨汤肉”。这种肉是在猪刚宰杀后,趁猪肉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和弹性时,迅速烹饪成各种美食。这种烹饪方式不仅保留了肉的鲜美,还体现了当地人对食物的独特理解。
糍粑的习俗与传说制作糍粑的过程相当繁琐,需要将糯米蒸熟后,通过特制的石槽冲打而成。这个过程需要多人协作,既考验体力,也传承着家族间的默契与团结。
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腌菜腊肉不仅仅是过冬的储备,更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现代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美味的菜肴。
比如,一些餐厅会将腌菜、腊肉作为特色菜品,吸引食客的味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尝试用更加健康的方式制作腌菜腊肉,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传统的腌菜腊肉习俗将继续传承,并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人们不仅会在冬季储备食物,更会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传统美食带来的乐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