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江苏大闸蟹大量涌入香港,引发市场供应过剩

近日,江苏大闸蟹大量涌入香港,引发市场供应过剩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江苏大闸蟹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香港市场的独特需求。

江苏大闸蟹大量涌入香港,引发市场供应过剩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太湖大闸蟹的理想生长地。近年来,江苏大闸蟹产业蓬勃发展,养殖技术不断升级,品质日益提高。

年份 产量 出口量
2010 2000 100
2015 3000 500
2020 4000 800

据省太湖渔管办科技处处长陆建明介绍,今年夏季高温天相对较少,太湖水质稳定,有利于太湖蟹生长。与往年相比,今年太湖蟹呈现产量稳定、规格上提、品质更优的特点。预计今年太湖蟹总产量约2800吨,其中,有60%以上的太湖蟹达到“雌三雄四”的出口标准。

香港市场:需求旺盛,品质至上

香港湾仔道62-72号,有家叫“上海新光号”专门经销江苏省太湖大闸蟹门市店。老板祝程贤这位50多岁的香港商人告诉我们,今年“上海新光号”成为江苏省太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后,太湖大闸蟹在当地香港销售十分火爆,每到周未来门市部的客人都要排起队选购。

市场供应过剩:原因与影响

江苏大闸蟹产量逐年增加,出口量不断上升。

香港市场对大闸蟹的需求量相对稳定。

其他地区大闸蟹的竞争压力加大。

大闸蟹价格下跌,养殖户收益受损。

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养殖户退出市场。

香港市场对大闸蟹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应对策略:调整结构,提升品质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拓展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因为香港市场对大闸蟹需求的不断攀升,如何有效应对大闸蟹供应潮成为了一个关键课题。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香港市场在应对大闸蟹供应潮时的策略。

危机来临:二恶英超标事件

2023年9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在对大闸蟹样本进行检测时,发现两个来自江苏的样本含有致癌物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含量分别超标一倍及五倍。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关注,香港食安中心要求暂停出售来自涉事养殖场的大闸蟹。

江苏大闸蟹大量涌入香港,引发市场供应过剩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江苏省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禁止涉事企业的全部大闸蟹进入市场销售,并组织联合调查组溯源。同时,香港市场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了对大闸蟹的进口检验检疫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

本地化应对:品牌推广与多元化供应

面对内地大闸蟹供应的暂时中断,香港市场开始寻求本地化解决方案。一些香港水产店,如“香港老三阳”和“上海新光号”,积极推广本地养殖的大闸蟹品牌,满足了香港消费者对大闸蟹的需求。

例如,“香港老三阳”的董事长祁广楠表示,今年他们已售出超过100吨江苏太湖大闸蟹。他强调,太湖大闸蟹因其个大、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而深受香港市民喜爱。

多元化策略:拓展海外市场

除了本地化供应外,香港市场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例如,广东省深圳新盛潮行贸易有限公司便成为江苏省太湖大闸蟹出口港澳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公司外销太湖大闸蟹到香港就达400余吨。

未来展望:生态养殖与品质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大闸蟹供应潮时,香港市场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加强溯源与监管、本地化供应、多元化策略以及生态养殖与品质提升。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供应挑战,也为大闸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