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但受制于技术、饲料和疫病等因素
养殖环节 | 挑战 | 解决方案 |
---|---|---|
技术 | 养殖技术落后,难以保证成活率 | 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养殖人员培训 |
饲料 | 饲料成本高,来源不稳定 |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优化饲料配方 |
疫病 | 疫病防控难度大,易引发大规模死亡 | 加强疫病监测,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 |
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和豆雁等的总称。在我国,大雁养殖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大雁是典型的草食性群居类水禽,野生状态下以植物嫩叶、细根、种子为食。人工养殖时,采取断翅放养,可以大群放牧于草地、稻茬地、河坝滩涂、山坡等,不用补饲,即可达到5公斤左右的成雁水平。
大雁的繁殖率虽比家禽低,但草食性能强,饲养一个体重5公斤的成雁终生耗精料2公斤,是其它任何畜禽品种无可比拟的。
大雁养殖6个月以上便可上市销售,目前市场价格为50-80元/公斤,一只成年大雁4-5公斤,销售收入为200-400元,扣除各种成本,每只至少可获纯利在100元以上,养一只种雁年利润在1000元以上,若饲养20组,可获纯利8万元以上。
只是,大雁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却受制于技术、饲料和疫病等因素。
一、技术挑战
目前,我国大雁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难以保证成活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养殖人员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饲料成本高,来源不稳定,成为制约大雁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绿色饲料产业,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疫病防控难度大,易引发大规模死亡。加强疫病监测,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是保障大雁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80后“雁倌”房小娜:养大雁年销200万建立30多家联营商
如今,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安徽五河县的“雁倌”房小娜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房小娜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先后到江浙、广东等地打工,看到同龄人自主创业,她也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1年,她回家在沱湖边创办了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了镇政府和人社部门的技术、资金支持。
目前,她成功申请了国家的独有项目专利:“鸿鹤大雁雏雁和种雁的饲养管理专利”。还利用互联网销售大雁,每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房小娜计划未来几年将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大雁食品深加工工厂,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大雁养殖场越办越红火
大雁,作为我国传统的珍贵水禽,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近年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大雁养殖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潜力无限。
技术革新,养殖效率显著提升在养殖技术方面,我国大雁养殖实现了从传统放养到现代化圈养的转变。通过采用断翅放养、科学饲养管理等方法,大雁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合作社的种雁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育雏成活率更是高达98%。
疫病防控是大雁养殖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定期消毒、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等,有效降低了疫病的发生率。例如,在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疫苗接种,确保了大雁的健康生长。
因为大雁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大雁养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大雁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