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小麦种植技术革新,使我国小麦产量增加40亿公斤
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一位名叫王辉的育种专家,凭借其卓越的种植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使我国小麦产量实现了飞跃,累计增加40亿公斤。
小麦具有抗旱能力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等种植特点,为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掌握种植方法和施肥技术十分重要。只是,小麦黑穗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通过使用多菌灵等农药进行预防,是保障小麦健康生长的关键。
阶段 | 描述 |
---|---|
冬小麦 | 包括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等营养生长阶段,以及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殖生长阶段。 |
王辉,一位年过七旬的育种专家,他的育种生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在73岁高龄,他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致力于小麦育种工作。经过15年的努力,他成功培育出适合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
“西农979”集优质、高产、早熟、抗寒、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优良性状为一体,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累计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1.42亿亩,产出优质小麦50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2.1亿元。
王辉从小生活在农村,深知粮食对人们的重要性。他开始育种时,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没有人手,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逐渐取得了突破。他常常从自己的工资里抠点钱出来买试验用品,设备也大多是借来的。
王辉一年的工作流程,从9月初的整地、施肥、划行、分区及布置试验,到10月份的播种,再到冬春季的田间观察记载、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再到初夏的授粉杂交、选择材料,最后到盛夏的分类收获、晾晒,以及7月份的室内考种、室内选择和试验8月份的试验安排,再回到9月份的整地,这是王辉一年的工作流程。
王辉的努力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他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整个小麦种植行业的巨大贡献。王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育种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以20%多菌灵为例,每100公斤麦种仅需1公斤,先用水稀释后浸种,20-30度的温度下浸泡3-4小时,便能有效预防黑穗病的发生。这样的种植细节,正是王辉小麦技术助力增产的秘诀之一。
王辉,一位73岁的老科学家,他的名字与小麦种植技术紧密相连。他培育的11个小麦品种,使小麦产量提升了40亿公斤,这不仅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更是王辉对农业科研的执着追求。
王辉的故事,从他的青年时期开始。1943年,他出生于陕西杨凌一个农民家庭,亲身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辛。1987年,他被抽调到育种教研组,从此开始了他的小麦育种生涯。
40多年来,王辉用他的执着和热情,为我国小麦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小麦产量,更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辉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奉献的故事。他的小麦技术,不仅助力了增产,更点亮了无数农民的希望之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