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红薯滞销,农民变通制作粉条

使家中自制的纯红薯粉条遭遇滞销农民们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只是,在困境中,他们勇敢地变通,将红薯加工成粉条,没想到这一举措竟意外走红市场。

红薯滞销,农民变通制作粉条

你看看,这边存放的是1万多斤红薯粉,那边存放的是3万多斤粉条。他们采用的是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或食用胶类成分,经过300天精心制作,每一根粉条都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智慧。

时间 事件 描述
去年11月 购买设备 彭水平在网上购买了一套11万元的红薯粉条制造设备。
去年11月6日 丰收与滞销 西平县杨庄乡杨柳农场的主人王晓飞种植的红薯丰收,但加工的红薯粉和纯红薯粉粉条至今还有4万斤未售出。
春节期间 制粉线投入生产 攻克了技术难题后,红薯粉条流水线正式投入生产,日加工干粉条近300斤,每斤售价15元。

只是,王学全第一年卖红薯粉条,市场很难打开,加之前期宣传不到位、供求信息不畅通,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出现了滞销。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瑞琴得知夏邑农民粉条滞销一事后,想农民之所想,解农民之所困,责成当地媒体跟踪报道。

彭水平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想到了育秧流水线。根据育秧流水线原理,他们在制粉机的出粉口加装了一条传送带,这才解决了之前因为人工手动传送引起的粉条粗细不均问题。

去年5月,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尝试通过改变农作物品种来改良土壤,将位于排头乡的200亩稻田种上了红薯,按每亩产出3500斤计算,共收获了350吨红薯。

如今,红薯变粉条的举措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销售难题,还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成为了当地农业创新的重要案例。

西平县杨庄乡杨柳农场主人王晓飞,去年种植的红薯大丰收,加工的粉条和红薯粉至今还有4万斤未能销售。王晓飞对此十分焦虑,希望能找到解决之道。记者在农场见到了他,一同探讨解决之道。

红薯滞销,农民变通制作粉条

攻克技术难题后,红薯粉条流水线正式投入生产。约3斤红薯可加工成1斤粉条,日加工量近300斤,每斤售价15元。春静合作社生产的红薯粉条,短时间内成为当地最畅销的农产品之一。

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彭水平在互联网上发现了红薯粉条的市场潜力,决定尝试制作粉条。如今,她家的红薯粉条已经开始销售,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平山县岗南镇霍西庄村有着上百年制作粉条的传承,村民们自制的2万公斤纯天然红薯粉条遭遇滞销。燕赵晚报报道了这一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胡茄庄村加工粉条历史悠久,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手艺代代相传,但近年来却因市场因素面临困境。

春节期间,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的郭建忠忙碌起来,为了赶制剩下的红薯粉条。夏邑县李集镇洪刘庄段古同村粉条滞销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来了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关注,帮助农民解决了滞销问题。

王学全种植的30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却因连续阴雨天气而无法销售。雇来的30多位乡亲将红薯变成纯手工的红薯粉条,原以为能卖完粉条让乡亲们过个好年,却没想到出现了滞销。

红薯加工成粉条的过程中,彭水平遇到了粉条粗细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成功加装了传送带,使粉条制作更加均匀。

春静合作社在提升红薯附加值上的探索,为当地农民树立了榜样。村民们看到红薯变成高价粉条,纷纷尝试种植红薯,以期改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