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床生态养猪模式,实现养猪污水零排放
垫料消纳秸秆,为解决秸秆焚烧创造有利条件。这一技术基本实现养猪污水“零排放”,有一石三鸟功效:减少粪污排放,解决养猪污染问题;用垫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猪粪加工成有机肥,可改良土壤;垫料用秸秆制成,可为解决...
养猪场里排着一溜十几栋灰白色的房子,穿行其间,既听不到猪叫,也感觉不到特别的气味。如果不事先告知,很难把它们与猪舍联系到一起。
东瑞高床发酵养殖场长阮强介绍,高床养猪从2015年11月开始运行,猪群健康状况、清洁度、生长速度和均匀度都十分好。生产数据表明,猪生产速度快,比传统养猪提前10天出栏;猪群健康状况好,减少了兽药及消毒药的使用量;喂料、通风等全机械化,工人饲养数量增加3-4倍,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指标 | 传统养猪 | 高床养猪 |
---|---|---|
出栏时间 | 比高床养猪慢10天 | 比传统养猪提前10天 |
兽药及消毒药使用量 | 较高 | 较低 |
工人饲养数量 | 较低 | 增加3-4倍 |
人工成本 | 较高 | 大幅度降低 |
广州东北方向300公里的龙川县丰稔镇十二排村,群山之中,坐落着龙川养殖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高床发酵生态养殖示范猪场”。
分析高床生态养殖污水零排放的实现受巨大的生存压力影响,众多养殖企业开始探索全新的生猪养殖模式,高床生态养殖模式在此种背景下研发成功。
高床生态生猪养殖系统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温控通风系统;第二,垫料管理系统;第三,自动喂料系统;第四,高床养猪系统。
二是这一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小,需因地制宜改进提高适应性。当前这一技术适用地区条件有三:其一是冬季气温不能过低,只能在华南地区使用;其二有广泛、稳定的秸秆等垫料原料来源;其三是周边一定范围内有经济作物种植地,保证有机肥销售市场。
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副站长饶国良说,在传统模式下,猪舍用水冲洗,粪污归集到配建的污水处理池。每天,每万头猪要产生100吨粪污,污水处理池运行费用大约700元。“高床发酵”技术减少了九成以上的用水。
三是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农民使用有机肥的习惯。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化肥施用过度,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土地板结肥力退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约束。加大对种植生产中有机肥使用习惯的引导,不仅有利于直接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地力,也可为“高床发酵”的有机肥提供消费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在9家养猪场推广开来。但要发挥其社会价值面临三大障碍,宜加大引导扶持和改良推广力度。
一是资金门槛高。龙川“高床发酵生态养殖示范猪场”年养殖规模为10万头,投资过亿,非一般养殖户能承受。袁建康坦承,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多出的投入,需13年左右才能收回。“但这一模式解决的是养猪场的生死问题,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生态效益,如不消除污染,养猪场都开不下去,更别谈赚钱了。”
该养殖场将养猪生产与养猪废弃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猪粪尿转化为固体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实现养猪废弃物的....母猪区及保育舍采用了机械刮...
一些农业干部建议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能推广到中小型养猪场。饶国良说,广东有7万多个养殖场,万头以上的仅有338家。万头以下的养猪场生猪出栏量占全省83%。当前高床发酵生态养殖项目仅限于万头以上的超大养猪场,而对广东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来源于大量的中小型养猪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政府用补贴支持一批中小型高床发酵生态养殖养猪场。
新环保法实施之后,对地方政府的环保考核指标之一,就是河流进、出相应行政区域的断面水质。禽畜粪便,直排入江河的环保威胁自不待言,就算是排入山间田野,也会通过地下水渗入河流。法定禁养区“一只都不能留”,非禁养区也纷纷“条件成熟一个清拆一个”。猪周期供过于求的低潮期,农户少养、停养,正是清拆条件最“成熟”的机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相比2014年,2016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减少达5008万头。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3028号 Copyright © 2021 Bti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猪舍封闭,采用负压空间设计。抽风机把猪圈空气抽出来,进行喷雾除臭处理,消除了大部分臭味。猪舍内还配备温控和通风设备、自动投料和喂水系统,人力需求减少,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原本需要130多人的养猪场,现在只需50多人。
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提供了一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路径和方向。从治理理念和方式上看,这一模式实现了从“先污染后治理”向生产过程中治理的转变。从具体治理操作上看,这一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变废为宝,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