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壳蛋鸡禽副伤寒: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绿壳蛋鸡禽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原体对养鸡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对绿壳蛋鸡的生产影响更大。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鸡群。此外,病鸡和带菌鸡的排泄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病症表现为: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鸡表现出呆立、无神,头、翅下垂,怕冷等症状。因为病情的发展,病鸡会出现腹泻、排水样稀粪,眼流泪甚至失明等严重症状。成年鸡感染后通常不出现症状和死亡,但会变成慢性带菌者。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肝脏、脾脏和肠道等器官出现出血、肿胀等症状。
三、防治策略措施 | 用量 |
---|---|
科星痢菌净 | 50克药拌料35—40千克 |
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 | 按0.2%-0.4%的剂量混在饲料中投喂,连用3日,再减半量用1周 |
呋喃唑酮 | 按0.02%-0.04%的剂量混在饲料中,连用1周;再减量至0.01%-0.015%,连用1—2周 |
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 | 按0.02%-0.06%的剂量混入饲料中,可连续应用数周 |
除此之外,还需对种蛋进行严格消毒,强化卫生管理,加强鸡舍通风,降低鸡舍密度等措施。同时,定期进行病原检测,及时隔离病鸡,防止疫情扩散。
案例一:某养殖场绿壳蛋鸡沙门氏菌防控实践某养殖场位于我国南方,主要从事绿壳蛋鸡的养殖。近期,该场发现一批50日龄的绿壳蛋鸡出现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养殖户焦急万分,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针对这一情况,专业团队迅速开展诊断和防控措施。对病鸡进行隔离,避免疫情扩散。接着,对病鸡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科星痢菌净50克药拌料35-40千克,并将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0.4%的剂量混在饲料中投喂,连用3日,再减半量用1周。同时,呋喃唑酮按0.02%-0.04%的剂量混在饲料中,连用1周;再减量至0.01%-0.015%,连用1-2周。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按0.02%-0.06%的剂量混入饲料中,可连续应用数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鸡症状明显缓解,养殖场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此次案例中,养殖户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成功遏制了沙门氏菌的蔓延。
针对这一情况,养殖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加强场内环境卫生管理,对饲养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降低沙门氏菌的传播风险。
企业从源头把控,选择优质种源,确保鸡苗健康。加强饲料安全管理,确保饲料无污染。 ,对养殖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防疫意识。此外,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消毒制度,对鸡舍、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企业成功控制了沙门氏菌疫情,保障了绿壳蛋鸡的健康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益。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绿壳蛋鸡沙门氏菌的防控,关键在于源头把控、饲料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消毒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施策。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绿壳蛋鸡的健康生长,为我国养禽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