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荞麦新品种成功通过国家鉴定
由通辽市农科院研育的荞麦新品种“通荞1号”于2012——2014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小宗粮豆品种试验。2015年6月,经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为国品鉴杂2015001号。该品种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平均生育期79天,株高98.1厘米,主茎分枝3.8个,主茎节数10.4节,单株粒重3.5克,千粒重28.3克,平均亩产106.58千克,较对照增产7.49%。适宜在内蒙古通辽、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山西大同、忻州,甘肃庆阳,西藏拉萨等荞麦种植区域推广。这是市农科院自“十五”以来育成的第8个国家审定作物品种。
西农T1351、西农T1321针对荞麦生产和产业发展现状,以观赏型为目标,采用系统选育方法培育的荞麦新品种符合国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满足人们...
近年来,库伦旗不断加大荞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倡导绿色有机生产,积极组织电商、合作社、加工企业与农户开展订单种植,通过土地流转...
我们还研发制作了荞麦片、荞麦挂面等即食产品,进一步延伸荞麦产业链。2017年,合作社的农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
这是市农科院自“十五”以来育成的第8个国家审定作物品种。荞麦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荞麦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业之友网荞麦频道详...
8月12日-14日,我校按照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管理规定,组织荞麦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农业推广、品种管理等有关专家,鉴定通过了农学院专家团队选育的荞麦新品种:其中西农T1351、西农T1321为首批观赏型甜荞新品种,西农T1106为优质高产甜荞新品种。 西农T1351
反映出我国荞麦品种少,推广滞后。但市场的广阔驱动着荞麦产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具有发展荞麦生产的独特自然优势,土壤疏松,日照充足、雨热同季,特别是库伦旗和奈曼旗,荞麦种植面积近全国的三分之一多,但历来不受重视,荞麦种植面积趋少,品种引进少和选育技术落后,高产优质栽培配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基金;内蒙古民族大学市校合作项目作者简介:郑庆福,内蒙古民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讲师,博士。第6期郑庆福:新形势下通辽荞麦产业优势与问题探讨技术滞后,单产总是不稳,还趋于减少。1通辽市荞麦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2005年通过国家鉴定的甘薯新品种。荞麦新品种晋荞麦6号通过审定等。
指标 | 数值 |
---|---|
平均生育期 | 79天 |
株高 | 98.1厘米 |
主茎分枝 | 3.8个 |
主茎节数 | 10.4节 |
单株粒重 | 3.5克 |
千粒重 | 28.3克 |
平均亩产 | 106.58千克 |
增产率 | 7.49% |
内蒙古通辽市荞麦发展现状、优势及应用前景,荞麦作为集营养、保健与药用为一体的作物,保健与药用为一体的作物,生产的荞麦产品在国际,通辽地区大力发展荞麦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荞麦,荞麦又称为三角麦,通辽地区荞麦种植历史悠久
经过对通辽市荞麦新品种成功通过国家鉴定,为荞麦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描述,不妨看看荞麦新种助脱贫,产业升级新动力的情况。
通辽市农科院助力荞麦产业升级,实现脱贫致富新篇章
由于其卓越的种植特性,“通荞1号”适宜在内蒙古通辽、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山西大同、忻州,甘肃庆阳,西藏拉萨等多个地区推广。这不仅为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
未来展望:荞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面对荞麦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通辽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将继续努力,培育更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推动荞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他们也期待与更多农民和企业携手,共同开创荞麦产业的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