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饲料选择需考虑营养均衡、适口性和消化率
母猪饲料的选择,就像是一位烹饪大师在调配食材,既要讲究营养均衡,又要考虑食物的口感与消化吸收。
阶段 | 饲料选择要点 | 注意事项 |
---|---|---|
后备期 | 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 | 适当限料,防止过肥 |
空怀期 | 全价颗粒空怀料 | 1:1配备青饲料 |
怀孕前期 | 大猪料 | 1:1配备青饲料 |
怀孕后期 | 优饲,增加能量和蛋白质 | 控制饲料量,防止营养过剩 |
哺乳期 | 哺乳料 | 产后2天开始逐渐增加饲料量 |
在关系母猪生产效率的品种因素、饲养管理、设施环境及疾病控制等诸多因素中,母猪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是制约母猪高效生产繁殖的瓶颈。
饲料营养配比的重要性为了确保生猪饲料的营养全价均衡,应该尽量保证饲料配比的多样性与合理性。生猪日粮通常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组成,不仅要有适合的比例供给生猪采食,还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
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饲料选择中,大猪料1:1配备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哺乳期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整个生产环节的重中之重。母猪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喂些温的麸皮汤+生化汤丸+红糖盐水,连喂2次,以促进恶露排出和迅速恢复体力。分娩后的第2天,喂给母猪1千克左右的饲料,以后每日增加0.5千克饲料,至4~5天恢复其正常的食料量。
在提高饲料中的能量、蛋白浓度的同时要注意抗病营养的补充。
不同阶段的母猪,其营养需求和饲料类型各不相同,只有根据母猪的生理状态合理选择和调配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性能,促进肠道健康,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母猪断奶后一般一星期左右发情配种。这阶段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3天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每日2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而引起上述病症。
饲料亦不能突然改换,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大猪料或空怀料,断奶后3天内,将哺乳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适当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养猪人都知道,经产母猪在临产前是肯定要做优饲的,母猪怀孕前分为三个时间段:配种后6周为孕前期,第6周到13周,也就是43-92天为孕中期,92天到临产是孕后期。优饲的开始时间点应该从92天开始,对母猪开始补料。
70-90天是母猪乳腺细胞分化的阶段,这时候要控制饲料量,一天四斤左右即可,饲料里面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质。
母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效率,也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长和养殖效益。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深入解析母猪饲料选优的三大关键:营养、适口性和消化性。
营养均衡:母猪健康的基础在江苏省某养猪场,负责人小李发现,部分母猪产仔后奶水不足,仔猪成活率不高。经过分析,发现原因是饲料营养不均衡。小李随即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同时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母猪奶水充足,仔猪成活率显著提高。
在四川省某养猪合作社,饲养员小王发现母猪采食量下降,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经过观察,发现饲料的适口性较差。小王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在饲料中添加了香味剂和调味剂,显著提升了饲料的适口性。母猪采食量增加,体重增长恢复正常。
消化性优化:提高饲料利用率 案例:科学选优,效益倍增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