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保育管理,关注仔猪健康与生长
因此,要充分了解仔猪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规程,才能把哺乳仔猪养好,提高其成活率和断奶重,从而提高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猪场生产效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如何养好哺乳仔猪是猪场很关键的一个生产环节,也是健康养殖的基础,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抓好关键要点精心饲养。
腹泻防治:防控腹泻,守护仔猪健康腹泻是哺乳期仔猪的多发病症,如果发病后,只治疗发病的仔猪,往往控制不住腹泻的漫延,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仔猪的腹泻极有可能是由母猪引发的,尤其是整窝发生腹泻时,对于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是疾病预防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此时,主要是要防止仔猪脱水,可以给仔猪口服补液盐,或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补液药品。在进行腹腔注射治疗时,应将注射补液加热到仔猪体温,否则容易导致仔猪突然死亡。
呼吸道疾病防治:筑牢防线,抵御疾病侵袭哺乳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伪狂犬病和蓝耳病引起。可采用如下防治措施: 做好母猪的免疫,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可一胎一次,于产前30-60天,也可每年3-4次。蓝耳病的免疫可用灭活苗,于配种前6天,配种后60-70天接种,对感染严重的猪场应考虑用活苗。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新生仔猪对圈舍的温度要求比较高,如果圈舍温度过低,就容易因为着凉而引发拉稀。所以在小猪出生以后,我们要及时把小猪身上擦干净,并注意调整保温箱的温度,及时让小猪吃上初乳,这样措施都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尽早教槽: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助力仔猪成长哺乳期的仔猪由于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此时的猪场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保育、保健,确保仔猪的健康,提高成活率,保证经济效益。
哺乳仔猪以及保育猪疫苗免疫程序表:疫苗名称 | 免疫时间 | 免疫剂量 |
---|---|---|
伪狂犬病疫苗 | 产前30-60天 | 1头份 |
蓝耳病灭活苗 | 配种前6天,配种后60-70天 | 1头份 |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生产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在明确哺乳仔猪成活率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从母猪和哺乳仔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猪场因一个细节失误导致损失惨重甚至濒临倒闭的例子屡见不鲜。保育猪的管理细节包括观念转变、保育舍的正常工作、饲料配制、消毒、疫病控制以及养猪观念转变等。
猪舍温度对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刚出生的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成熟,对温度特别是低温敏感。生产时,应保持猪舍温度34℃为宜,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教槽料的质量和添加哺乳仔猪的采食量非常少,教槽料的质量一定要高。一次添加教槽料不可过多,以免饲料被污染、发霉,导致仔猪健康受损。
初乳的重要性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在最短时间内吃到初乳。初乳含有高免疫球蛋白、镁盐及其他营养物质,有助于仔猪及早获得免疫力和胎粪排出。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较低,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应激的能力较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