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东用蚂蟥养殖发家致富,揭秘农村创业新机遇
近日,奉贤本地火龙果上市了。走进位于四团镇拾村村火龙果种植大棚内,茂密的枝干上挂着紫红的火龙果。今年上市的火龙果平均每只重约6~7两,和去年相比,果农们新种植的“大叶红水晶”、“双色”、“无刺”、“蜜宝”等品种,让火龙果市场更加丰富。
只是,在扬州农村中,却有不少户以养殖水蛭为生,并从中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李华东就是其中一位,他通过养殖水蛭,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从陌生到熟悉:水蛭养殖的探索之路说起养殖水蛭,李华东表示,最初对这种令人十分恐怖的水生动物并不了解。走上养殖水蛭这条路,他十分感谢来自四川的技术员冉丛峻。冉丛峻介绍,养殖水蛭其实跟养殖黄鳝差不多,都是利用网箱进行养殖,只是对喂养方式和水质要求更严格。
李华东和技术员冉从俊的带领下,今年,很多周边的村民纷纷开始尝试水蛭养殖。见到养殖户李华东时,他正忙着给孵化池里的小水蛭投食。李华东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一年就奔上了致富路,这养的哪里是水蛭,分明就是黄金嘛!”
蚂蟥的药用价值与市场前景李华东告诉记者,蚂蟥药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可投入也大得很。去年尝试了3亩多田,投资了将近13万元,没想到纯收入就有26万。尝到甜头的李华东,今年又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和孵化池。
冉丛峻介绍,养殖水蛭的利润空间很大,每亩产值可达数万元。而且,因为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蚂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冉丛峻表示,他在上大学时就开始尝试养殖水蛭,用了几年时间攻克技术难关,终于提高了人工繁育成活率,去年亩产达到了1270多斤。
为了将水蛭养殖做大做强,李华东与技术员冉丛峻、养殖户田久来一起合作成立了湖北晨冉蚂蟥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水蛭标准化养殖,并研究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合作社的成立李华东又成立了久来蚂蟥特种养殖合作社,为养殖户们提供种苗。如今,社员已达40多人,养殖面积500亩。
社员何金虎表示,苗子大一点,成活率也就更高,致富才有保障。
未来展望:扩大规模,带领更多人致富对未来的“蛭”富路,李华东信心满满。他表示,下一步准备扩建基地300亩,再招几十个社员,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李华东的养殖场里,孵化池有13亩,从小苗孵化出来后放在孵化池喂养。刚开始蚂蟥小,得用小米螺喂,之后就是大螺,或者将田螺砸碎,喂汁,小蚂蟥就慢慢长大了。
李华东的养殖之路,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财富,也为周边的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为农村创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年份 | 投资金额 | 养殖面积 | 纯收入 |
---|---|---|---|
去年 | 13万元 | 3亩 | 26万元 |
今年 | 300多万元 | 500亩 | 待定 |
在湖北潜江后湖管理区,李华东的养殖场如同一颗明珠,闪耀在广袤的田野之上。这里,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养殖乐园。李华东,一个勇敢的创业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蚂蟥养殖,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2015年,湖北频道人民网报道了李华东带领村民通过养殖水蛭实现发家致富的故事。2022年,潜江新闻网 报道了周矶街道黄场村通过水蛭养殖走出特色的喜人成果。这些报道无疑为李华东的养殖之路增添了坚实的基石。
技术支持,保障养殖成功 合作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生态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李华东的养殖场,生态养殖理念贯穿始终。他们采用了绿色饲料、无污染水源,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养殖场还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李华东坚信,只有走生态养殖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我们要把养殖事业做得更大更强,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