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夜钓鳊鱼,需掌握夜间鳊鱼习性
下面将冬季夜钓鳊鱼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堤堰、栏河坝、桥墩附近、水深的湾汊口、石底的河道都可选作钓点;在水库、湖泊垂钓,可选择陡峭的深水区,以石缝、石洞、土洞为钓点;若在较长一段浅水域,其中某一处水深背风、水流缓慢,并有石缝、石洞,那儿就很有可能是鲶鱼的群居处。
钓点类型 | 适用水域 |
---|---|
堤堰、栏河坝、桥墩附近 | 河流、水库、湖泊 |
水深的湾汊口、石底的河道 | 河流、水库、湖泊 |
陡峭的深水区 | 水库、湖泊 |
石缝、石洞、土洞 | 水库、湖泊 |
包括钓点选择、天气选择、诱饵投放、钓饵选择、钓具匹配和适时提竿。
钓点选择 根据冬天水色清、水温低的特点,钓点应选在水位较深的水域,水深2米以上为宜。
在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在0~15℃之间,天气选择应选晴天和多云的天气。在一天当中,鲶鱼咬钩最频繁的时间是黄昏和清晨,然后是子夜。白天虽说也能钓上鲶鱼,但不及清晨和黄昏的效果那么好。特别是在明显降温的前夕,鲶鱼的摄食量很大,其他的雨、雪天气和晴天的南风天,鲶鱼少摄食或不摄食。
三、诱饵投放在鲶鱼较多的水域,一般不投放诱饵;但实践证明,用骨类饵料布窝下竿,上鱼率会明显提高。布窝时,通常用猪、牛、羊、鸡、鸭骨头砸碎,掺入发湿的颗粒鱼饵,攥成拳头大小的饵团投入钓点,隔半个小时后,可下竿施钓。若投放大块骨头,应提前一天布窝。
鲶鱼喜欢吃的食物很多,有青蚯蚓、小鱼、小虾、蚂蚱、牛、羊肉,鸡、鸭的肠子。近年川南的一些钓手冬钓,用活的小田鼠,腥味浓的鸡、鸭肝作钓饵,效果相当好。不过,鸡、鸭肝易碎,一般切成指头大的条形,穿在钩上垂钓。
钓鲶鱼的钓竿应选择竿体结实,竿梢坚硬的短竿,海竿或带车盘的手竿皆可。鱼钩应选择钩门宽、钩条粗的长柄黑钩,如无锡鹤嘴形111~113、丸袖形715、716,日本鲶鱼钩15~18,伊势尼11~14号钩皆可。坠子用30~50克扁坠。
六、适时提竿鲶鱼十分贪吃,夜间垂钓时,要注意观察浮漂。使用带粒浮的手车竿,用手电筒弱光,每隔5~10分钟观察一次浮漂,若浮漂不见了,立即提竿;若用夜光浮漂,不见绿光点了立即提竿;若发现浮漂上下抖动或稍有一点平行移动,钓手要忍住性子,等待浮漂下沉不见了或大幅度的平行移动时才能提竿。使用海竿垂钓,最好拴上一个小铃,当钓手听到铃响,看见竿梢点头并弯曲时,便可提竿。
不管使用手车竿还是海竿,鲶鱼上钩后手感都沉重,特别是钓上个体大的鲶鱼,遛鱼的时间都比较长,钓手千万不要慌乱,要按钓大鱼的要领操竿。有时,鲶鱼上钩后,会习惯地钻进石缝、石洞。此时,钓手一定要有耐心,持竿绷紧渔线等候,稍一会鱼会自动退出来;千万不要猛拉乱扯,折竿断线,让鱼脱钩逃走。
冬季夜钓鳊鱼,需掌握夜间鳊鱼习性,选择合适钓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夜钓鳊鱼,掌握习性,选点攻略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探寻冬日夜色的秘密,跟随老渔夫的脚步,一起揭开夜钓鳊鱼的神秘面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选择钓点,掌握天气变化,以及如何投放诱饵和选择钓具,确保你的夜钓之旅充满收获。
钓点攻略:探寻鳊鱼栖息的秘密角落夜幕低垂,月光洒在水面上,鳊鱼开始活跃起来。选择合适的钓点至关重要。在水库或湖泊中,寻找那些水深且水草茂盛的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是鳊鱼栖息的宝地。此外,堤堰、栏河坝、桥墩附近也是不错的选择。记住,鳊鱼喜欢在夜晚靠近岸边活动,因此,靠近岸边的深水区也不容忽视。
冬夜寒冷,但鳊鱼的活动却因夜晚的温暖而变得活跃。选择晴朗或多云的夜晚,避免雨天或大雾天气,因为这些天气条件会影响鳊鱼的觅食活动。黄昏和清晨是鳊鱼咬钩的高峰期,此时,鳊鱼开始活跃,寻找食物。记住,气温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影响鳊鱼的活动,因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是成功夜钓的关键。
诱饵的选择和投放技巧对于夜钓来说至关重要。鳊鱼喜食腥味饵料,如虾粉、鱼粉等。在投放诱饵时,可以将这些饵料与颗粒鱼饵混合,制成饵团,投入钓点。注意,诱饵的投放量不宜过多,以免惊扰到鳊鱼。此外,适时调整诱饵的投放位置,也是提高钓鱼成功率的关键。
钓具匹配:打造完美钓具组合夜钓时,鳊鱼上钩的信号往往不明显,因此,钓手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当发现浮漂有轻微的抖动或下沉时,应立即提竿。在提竿过程中,要保持钓竿的稳定性,避免因用力过猛而造成断线。一旦鳊鱼上钩,要按照钓大鱼的方法遛鱼,让鱼呛水,然后抄鱼上岸。
夜钓鳊鱼,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挑战。通过掌握以上技巧,相信你一定能在夜色中收获满满的喜悦。祝你在夜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满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