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圈养蛋鸭技术,关注鸭舍环境与饲养管理

资料来源: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

圈养蛋鸭技术,关注鸭舍环境与饲养管理
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产蛋鸭与青年鸭时期截然不同,产蛋后的胆子变大。因此,在饲养和管理上,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每天要赶着鸭子在运动场上缓慢地走几圈,或者到外边慢慢驱赶放牧,以增强体质;人要多接触鸭子,提高鸭子胆量,这样进入产蛋期就不怕惊吓了。

项目 具体要求
圈舍基本要求 北方地区季节明显,年温差及日温差大,特别是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在圈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温和通风问题。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饲料搭配、光照管理、温度控制等。

产蛋鸭的圈养根据鸭舍的结构可分为全封闭式饲养和半封闭式饲养。

严格消毒,保持鸭舍卫生。

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注意光照和时间管理。

青年鸭是长骨架肌肉阶段,育成阶段营养的原则是:宜低不宜高;饲料的原则是:宜粗不宜精。精料不宜太多,多吃些青绿饲料,以增强鸭子消化能力。

注意补钙

从蛋鸭15周龄时应注意补钙。补钙量占日粮的2.5%为宜,以后逐步提高。蛋鸭产蛋率在65%以下时,日粮中的钙含量以2.5%为宜;产蛋率在65%~80%时,含钙量为3%,产蛋量在80%以上时,钙含量要达到3.5%。

鸭舍建设要符合鸭子的生长需求,确保通风、保温、光照等条件。

饲养管理要细致入微,注意饲料搭配、饮水供应、环境清洁等。

饲料配比要科学合理,既要满足鸭子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饲料品质。

疫病防控要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免疫接种、隔离治疗等。

育雏前准备

育雏前要安排好育雏室、运雏纸箱并进行消毒,备好小鸭全价配合饲料、饮水器、料槽、干湿球温度计等。

产蛋后期

产蛋率开始下降,这段时间要根据体重与产蛋率来定饲料的质量与数量。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80%左右,要多加动物性蛋白;如体重增加,发胖,产蛋率还在80%左右,要降低饲料中的代谢能或增喂青料,蛋白保持原水平。

蛋鸭产蛋过早容易早衰,过迟会影响经济效益。开产时间应控制在150日龄前后。在100日龄~120日龄时,应控制饲料质量,让它吃一半配合饲料,一半青粗饲料,以撑大肠胃,120日龄后再逐渐增加数量。

1.加强运动,提供鸭子洗浴头部的水,保持鸭子鼻孔不干燥。

2.注意卫生,雏鸭的垫草要用没有霉变的长麦秸、稻草、干青草。

头几天雏鸭调节体内温度的能力很差,头三天温度标准为33-35℃,以后逐渐降低。在实际操作中,可从雏鸭的活动情况判定温度是否合适。

因此做好保暖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关好门窗,严防贼风;鸭舍顶部用毛竹或毛竹栅搭冬季舞幕;注意通风透气。

产蛋期间应注意补光,夜间开灯3小时~4小时,天亮前再开灯1小时,昼夜光照要达14小时~16小时,以促进鸭腺活力。

光照前三天用60瓦灯泡21-24小时照明

从第四日龄起,逐步降低光照强度,减少光照时间,如春雏,主要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使用较暗的灯。

如何科学地饲养圈养鸭。

圈养蛋鸭技术:从饲养管理到饲料配比,全方位解析雏鸭成长之路。

蛋鸭养殖环境优化策略

在江苏省靖江市,李师傅的蛋鸭养殖场经过一番环境改造,实现了养殖效益的大幅提升。他对鸭舍进行了全面的清洁消毒,确保了养殖环境的卫生。引入了智能通风系统,有效调节了舍内温度和湿度,为蛋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圈养蛋鸭技术,关注鸭舍环境与饲养管理

李师傅在饲养管理上也有独到之处。他采用分阶段饲养法,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鸭制定相应的饲养计划。例如,在青年鸭阶段,他注重饲料的多样化,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以增强鸭子的消化能力。而在产蛋期,则严格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蛋品质。

防疫消毒技术保障

防疫消毒是蛋鸭养殖中的关键环节。李师傅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同时,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有效预防了疫病的发生。在消毒方面,他采用了高效消毒剂,确保了消毒效果。

光照与运动管理

光照和运动对蛋鸭的产蛋率有很大影响。李师傅根据蛋鸭的生长阶段和产蛋需求,合理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在运动方面,他设置了运动场,让蛋鸭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案例分析:蛋鸭产蛋率提升20%

通过以上措施,李师傅的蛋鸭产蛋率提升了20%。这一成果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环境优化、饲养管理得当以及防疫消毒到位。

未来展望:智能化养殖助力蛋鸭产业

因为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养殖将成为蛋鸭产业的新趋势。未来,李师傅计划引入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和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