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留守老汉养鹅,探索增收新途径

近日,记者在青山村的一片草地上偶遇了刘老汉,听他述说了自己养鹅增收的故事。刘老汉,一个普通的农村老汉,却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养鹅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

留守老汉养鹅,探索增收新途径
留守之家,养鹅成增收之道

刘老汉一家六口,自2005年起,儿子和儿媳带着两个孩子在松原市打工,家中只剩下他和老伴崔玉珍留守。儿子临走时,曾告诉他可以好好歇着。只是,刘老汉是个不甘于平淡的人,他看中了养鹅这个来钱道儿,便和老伴一起养起了大鹅。

鹅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绿色转型带动增收

鹅养殖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不仅带动了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动力。据鸣丰鹅业有限公司统计,以每枚4.5元的价格收购,农户以平均养殖50羽种鹅为标准,预计每户年纯利润可增收5000元。

刘老汉:养鹅大王,留守生活的转变

在青山村8组,有一位名叫刘万山的68岁老汉,他不仅是村里的留守老汉,更是养鹅大王。刘老汉说,养鹅让他不再感到留守生活的寂寞,也让他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标。

养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养鹅项目成为其中之一。罗免镇和云龙镇等地,通过林下养鹅、订单养殖等方式,不仅解决了果园除草的难题,还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农民增收。

2006年春,刘老汉从外地购回优质品种的大鹅种蛋400枚,精心孵化出了雏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和放牧,秋后大鹅长得又肥又壮。当年,刘老汉的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此后,他每年都养400至500只大鹅,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

为推广大鹅养殖,龙河镇组建了大鹅产业专班,组织人员学习考察先进的养鹅经验做法,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养鹅技术和宣传推广培训会,依托“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养鹅市场分析:供不应求,成本利润可观
项目 成本 利润
鹅苗 每只10元 每只10元
饲料 每只10元 每只10元
水电防疫人工 每只5元 每只5元
总计 每只25元 每只25元

据市场分析,我国鹅肉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饲养量远远赶不上需求量。养鹅采用放牧补饲的模式,既节省饲料,又能增强鹅肉紧致感,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

在安田村,鹅鹅鹅共富工坊以民盟省委会山海协作为平台,探索基地示范+村集体+低收入农户+订单养殖模式,积极争取省农综改、统战部等资金167余万元,建设订单式养鹅基地,可养殖白鹅2万只,现已进场3000只。

养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都可以从事,可以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确定养鹅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增收项目。

在解决了留守老汉养鹅,探索增收新途径。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留守老汉养鹅,助力乡村振兴新典范。

鹅鸣青山,致富梦想起航
留守老汉养鹅,探索增收新途径

刘老汉的养鹅方式独具特色,他在果园里养鹅,既省去了给果园除草的麻烦,也把果子采收后闲置的土地利用了起来。这种生态养殖的模式,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为农民带来了双重收益。

勤劳致富,老有所为的坚持

尽管养鹅是一件辛苦事,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放牧,但刘老汉从不言弃。他说:“我是人老心不老,到啥时候勤劳致富都错不了。”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的“留守生活”过得不再寂寞,也找到了老有所为的感觉。

鹅市繁荣,未来可期 传承经验,共筑美好家园

刘老汉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当地农民的鼓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带动更多农民加入养鹅行列,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刘万山老汉的养鹅故事,展现了农村留守人员通过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每个人都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