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地区籽用西葫芦倒茬种植,效益显著
今年,阔斯特克乡玉杰合作社率先大面积种植了籽用西葫芦。玉杰合作社负责人王玉杰说:“籽用西葫芦5月份种植,7月份开花结果,9月份收获,100天到110天就可以成熟,还特别抗旱,好管理,跟种植小麦差不多,可经济效益比小麦高很多。”
打籽西葫芦的种植方式相对简单,容易管理,不仅省工,而且抗旱。但它的经济效益却要比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要高上很多。劳动强度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是未来农业种植的新选择!
据了解,去年籽用西葫芦每亩地产量都在100公斤以上,按去年市场价计算,每亩地收入达1800元左右,除去成本,纯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在长期种植食葵和油葵的农田里,倒茬种植籽用西葫芦可优化土质。
“今年还是订单种植,每公斤保底价是14元,因为市场行情还会上涨,所以,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收入肯定比去年还要高。”王玉杰兴奋地说。
籽用西葫芦耐旱怕涝,喜通风通光,适合在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上种植,且籽用西葫芦喜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生长,生长期100天左右。
根据地力可选择种两垄或四垄空一垄,也可以挨垄种这两种种植模式。种两垄或四垄空一垄的模式,株距30~35厘米,亩保苗2150—2460株以上;如挨垄种的模式,株距45—50厘米,亩保苗2200--2400株以上。土地肥沃时少保苗,贫瘠时多保苗。
品种 | 产量 | 收入 | 效益 |
---|---|---|---|
籽用西葫芦 | 100 | 1800 | 800 |
玉米 | 500 | 800 | 300 |
大豆 | 200 | 400 | 100 |
籽用西葫芦种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望成为布尔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本文来源于《布尔津农业科技》,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布尔津县近年来积极改变种植业结构,利用土地“倒茬”时机,引导农民种植无壳南瓜、籽用西葫芦等特色农作物,以增产保丰收。这种轮作倒茬的方式,不仅优化了土地利用,还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