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牛养殖技术先进,增收无忧
杂交牛,这一农业科技的新宠,以其卓越的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只是,尽管其技术先进,增收无忧,但普及率低,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杂交牛,顾名思义,是不同品种牛的杂交后代。这种杂交技术不仅继承了优良品种的优良特性,还克服了单一品种的不足。
优势 | 描述 |
---|---|
生长速度快 | 杂交牛的生长速度比本地牛快,8个月后即可销售。 |
肉质优良 | 杂交牛的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
繁殖能力强 | 杂交牛的繁殖能力比本地牛强,每年能生产一头牛犊。 |
抗病能力强 | 杂交牛的抗病能力比本地牛强,减少了疫病风险。 |
正是这些优势,使得杂交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以黄永华为例,他家的母牛通过接受冻精改良,每年能生产一头牛犊,杂交牛犊出生后长势比本地牛快,8个月后便可销售,卖价高达1万元,供不应求。
尽管杂交牛养殖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普及率却相对较低,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技术普及率低:杂交牛养殖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资金投入大:杂交牛养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优良品种、建设养殖设施等。
市场风险:杂交牛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养殖户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此外,一些地方肉牛改良配种体系不完善,未配套建设冻精中心、配种站和配种点,没有采用最适合当地发展与饲养的优良品种的冻精,未对能繁母牛进行有效的改良,导致杂交牛养殖的产业化程度低。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加大政策扶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养殖杂交牛。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杂交牛市场体系,降低市场风险。
“杂交牛不仅长势好,还能耕地、产崽,这得益于科学的改良。”黄永华自豪地说。
科学改良,改良配种数突破2.5万头技术骨干还到各输精点进行技术指导,对部分不易受胎的母牛,技术人员与输精员一道认真分析研讨,并亲自进行配种操作示范。
产业开发投入不足,养殖小区和养牛户贷款无门 退耕还草,增加牧草种植面,提高农区饲草利用率比较效益低,制约了肉牛养殖的效益。加之肉牛生产的周期长,使得高耗低效生产性能的牛种资源成为制约我国肉牛快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产业化程度低,一些关键技术在生产中未被采用 为有效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人工授精成功受胎一头牛,只对养殖户收取50元的杂费,若配种失败,2次配种不再收费。
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围绕草畜、果品、瓜菜三大重点产业组织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新技术,使重点产业开发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宁县畜牧生产形势表现为:畜禽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生猪生产稳中有升;家禽生产稳定;畜牧养殖效益整体发展势头高于往年。
肉牛饲养量逐年增加,肉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例如,优良品种的肉牛较少养,养殖户对肉牛养殖技术掌握不足,导致养殖成本高、效益低。
养大一头牛卖1万元,对我其实成本也就500元左右团结村四组养殖户黄正华说起养牛,满脸笑容,并不忌讳说出“每头牛每年纯利接近1万元”的“秘密”。
育肥通常用玉米面配合玉米秆、稻草、麦秆等作为养牛饲料黄正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8个月育肥一头牛犊,一般用400—500斤玉米面,成本在500元左右。“玉米秆、麦秆等草料,对于农民来说每家都有。”
筠连县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筠连县肉牛业产值以每年12左右速度快速增长,至2008年,创产值11769万元,肉牛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养猪业的畜牧业第二支柱产业。肉牛产...
11月28日,古蔺县箭竹乡团结村四组的养殖户黄永成抚摸着他家的“印钞机”—杂交能繁母牛,显得格外高兴,“去年我出售了4头西门塔尔杂交牛,售价高达5万元,纯获利2.5万元。”
近年来,古蔺县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分别在养牛基础条件好的大村镇、龙山镇、箭竹乡等建设了分户散养母牛养殖小区6个;投入专项资金近20万元,新增牛改配种点39个,改良面达到45%,在2008年基础上配种量接近翻了三番,改良面提高了37%。
黄正华告诉笔者,去年10月,他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头8个月大的杂交牛犊而今年4月,他家的母牛又产了崽,到明年2月,又能卖1万元。
箭竹乡团结村养殖户黄永华早在10年前就接受牛冻精改良技术现今养了4头改良杂交牛。不久前,黄永华以1.5万元的价格卖了一头能繁母牛,剩下一头5个月大的牛犊,同组村民给他出8500元,他没舍得卖。“家里还有一头重达1800斤的母牛,价格在2万元以上。”黄永华说。
实施改良人工授精受胎率达80%3、全州杂交牛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全州肉牛生产到年实现出栏肉牛万头,肉牛产业产值亿元,农民人均年养牛纯收入元发展目标。畜牧业是州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但扶持力度不够,加之缺乏具有引领作用龙头企业带动,致使科技含量较低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低是当前制约州肉牛生产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主要原因。
古蔺县紧紧抓住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和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等大好机遇 牛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佛坪县动物疫控中心将干部队伍作风能力提升与畜牧产业发展高质量紧密结合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养殖技术,着力解决制约农...
黄永成的西门塔尔杂交牛之所以获利,得益于牛冻精改良这一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养殖户通过牛冻精改良或饲养育肥杂交牛实现增收,降低了养殖成本,“家有杂交牛,增收不用愁。”如今已成了当地众多养殖户的共识。
从事冻精改良技术工作的畜牧助理师向天信说。
因为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大幅提高、牛改工作的政策优惠和服务升级,养殖户主动牵牛配种搞改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据古蔺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蔺县箭竹乡、大村镇、龙山镇等地,家中养有两头以上杂交牛的养殖户已经占到70%左右。
并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努力促进龙头企业的壮大,按照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的运作机制,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市级龙头企业江西黎川县日峰镇水产养殖开发公司拥有养殖水面2.8万亩...
因此,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是新疆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方向,是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疆农牧户饲养的母牛主要是地方品种牛、乳肉兼用型品种牛和杂交牛,饲养母牛既可以产奶产肉,还可以繁殖犊牛。
古蔺县派出技术骨干到乡镇,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每年对输精员进行一至二次的培训,重点让输精员掌握母牛发情鉴定、直肠触摸卵泡发育技术和熟练掌握人工授精规范的操作技能。
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古蔺县牛的人工授精第一情期受胎率已经达到78.5%,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老输精员可达到80%以上。“这保证了省畜牧局每年向古蔺县无偿划拨的3万颗冻精都落到了实处。”古蔺县畜牧局牛改良站站长曾宏说。
古蔺是四川养牛大县之一是全国肉牛优势区位县,牧草秸秆资源丰富,年产秸秆40多万吨、酒糟20多万吨,发展养牛基础条件好,潜力大。
针对配种网点少,辐射面较窄,配种服务受限的境况古蔺县加强牛改配种网点建设,按照每个新建牛改配种点补助无偿资金0.5万元,同时利用项目配套的设备无偿向输精点配备了液氮罐和相关器材,支持人工授精点基础设施建设。
麦盖提县把良种繁育中心建设作为实现贫困户畜牧业人均增收500元目标的重要抓手,加大养殖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