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关注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
项目 | 内容 |
---|---|
巨峰葡萄温度管理 | 中期,开花前后,由于开花授粉对光照的要求极为敏感,白天要尽量增加日照,升温,同时及时换气。温度控制范围是25~28℃为宜。超过30℃,应注意开放顶风,换气降温。夜间做好保温,使温度维持在14℃以上,以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
裂果防治措施 | 在裂果初期喷施萘乙酸20毫克/千克加脱落酸100毫克/千克两次,能抵制植株体内乙烯的活性,可以较好地预防因施用乙烯利造成的裂果。 |
病虫害防治 | 在春季巨峰葡萄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毛毡病;花后一周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黑痘病;自6月上旬开始每10-15天喷600-800倍50%的退菌特3-4次,并间喷400倍乙磷铝防治霜霉病,喷1000-1500倍40%的乐果乳油剂防治浮尘子等害虫。如在枝条上发现有葡萄透翅蛾危害时,可向蛀孔内灌注50%的敌敌畏,然后用粘土将虫孔封闭。为了防止葡萄上市后沾污农药,在采摘前半月左右,应停止喷施农药。 |
巨峰葡萄生长期 | 巨峰葡萄生长期适逢高温多湿季节,露地栽培葡萄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成本高,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福安市2008年起,大力推广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截止2018年避雨设施达3,7万亩,不仅能够大程度降低病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
巨峰葡萄施肥灌水 | 巨峰葡萄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氮磷钾的比例要求较严格,一般每增产100公斤浆果,需要增加1公斤氮、0.3公斤磷、1公斤钾。因此在冬季宜增施有机肥,追施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巨峰长势较旺,在生长季节要控制氮肥施用量,过量的氮肥易造成植株徒长及落花落果,同时影响来年的产量。适当增加磷钾肥。浆果生长初期可叶面喷施1-2次速效氮肥;5月底结合灌溉每株施硫酸钾0.2公斤;采前1月和2周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从葡萄萌芽到浆果着色前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采前2-3周不宜灌水。 |
巨峰葡萄后期管理 | 后期,浆果膨大至成熟,自然温度开始回升,棚内外温差小,容易控制棚内温度,可维持棚内白天28~32℃,夜间15~17℃。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利于浆果上色。 |
巨峰葡萄采摘 | 巨峰葡萄的生长日期为130-150天,有效积温为3000-3200℃,在各种栽培措施适当的情况下,通常7月上旬开始着色,8月下旬成熟。三、病虫害的防治 冬剪时要彻底清理田园,消灭各种病原菌。一、加强肥水管理 巨峰葡萄生长势强,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
从巨峰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关注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的角度出发,再看巨峰葡萄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策略。
在巨峰葡萄的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至关重要。以某地葡萄园为例,园主徐先生在冬季对土壤进行了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他还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确保土壤肥力充足。在生长季节,徐先生根据葡萄的生长需求,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至于积水。这种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法,使得巨峰葡萄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病虫害是影响巨峰葡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防治策略上,某地葡萄园采用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葡萄萌芽前,园主对葡萄园进行了彻底的清园,清除病残枝叶,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在生长季节,园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了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在葡萄开花前后,园主喷施了波尔多液,有效预防了黑痘病的发生。此外,园主还注重物理防治,如设置杀虫灯、悬挂黄板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巨峰葡萄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精准的温度管理对葡萄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以某温室葡萄园为例,园主通过安装智能温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室温度的精准调控。在开花前后,园主将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在浆果膨大至成熟期,园主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浆果上色和糖分积累。
水分管理是巨峰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某地葡萄园的园主在水分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在葡萄萌芽至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芽分化;在浆果膨大期,适时灌溉,防止裂果;在成熟期,减少灌溉,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此外,园主还采用了滴灌技术,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巨峰葡萄的品质,某地葡萄园的园主在疏花疏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开花前,园主根据树势和结果量,合理疏除多余的花序和果穗,确保每株葡萄树上的果穗数量适中。在果实膨大期,园主及时疏除病弱果、小果,保证果实品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巨峰葡萄的种植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注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度管理、水分管理、疏花疏果等方面,才能保证巨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相信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巨峰葡萄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