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田间管理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苦参,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而备受青睐。只是,要想种植出高品质的苦参,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是关键。
一、选地与整地
苦参为深根系植物,因此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为佳。施用复合肥,耕翻20—25厘米,整细整平,开宽1.5米的畦。
二、播种方法
播种可分为条播和穴播,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来看,以穴播较好。每亩播种量2公斤,条播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用种子4公斤。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2. 水分管理: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
3. 追肥:5月上旬进行根部追肥,以氮肥为主,促使小苗早期的营养生长;7月上旬再进行1次追肥,以磷、钾为主,加强复壮、促进根部营养成分的积累及越冬芽的分化。
四、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合理密植,控制田间透光度。加强水肥管理,使苗壮抗病力强。发现病害,建议使用救根护苗+久笑灵+海藻微生物刺激素+生根壮苗免疫剂兑水40--100斤喷雾于叶面往下传导。
2. 虫害防治: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五、采收加工
苦参的采收加工在春秋季进行,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为苦参片。
年份 | 产量 | 品质 |
---|---|---|
2020 | 1000公斤 | 优 |
2021 | 1200公斤 | 优 |
2022 | 1500公斤 | 优 |
通过以上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我们成功地将苦参产量从2020年的1000公斤提升到2022年的1500公斤,品质也始终保持优良。
已经阐述了苦参田间管理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现在进入苦参种植:病虫害与水分管理攻略的主题。
提起苦参,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苦参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许多农民依靠种植苦参维持生计。
苦参的田间管理技术较为关键。通常情况下,条播后约15天左右可见苗,但若种子未经处理或播种过深,可能出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发芽的情况。管理方面,除草是关键,出苗后杂草生长迅速,需及时清除,并适当松土。初期以人工除草为主,随后可使用杀菌剂和调节剂对幼苗进行处理。
从田间管理的角度出发,穴播通常更为适宜。李先生种植的苦参属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别名山槐子、地槐、苦骨。其主要成分包括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根系发达,对水分要求不高,对光照条件也不严格。
苦参的生长习性表现为多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河滩等地。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各类型土壤均可生长。根系发达,对水分要求不高,对光照条件也不严格,但偏好湿润、肥沃、深厚的土壤。植株高度可达150厘米以上,上部多分枝。主根粗壮,圆柱形,味苦。花瓣黄色或黄白色。荚果圆筒状,种子棕黄色或棕褐色,成熟后不开裂。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枯萎期在10月上旬,年生长周期约150~160天。种子千粒重约50克;自然条件下贮存寿命为3年;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30℃。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不高,30℃条件下5天的发芽率仅为20%。生产上种子必须经过机械处理才能播种。
当年株高可生长到60-70厘米左右,基本不开花。秋季植株枯萎后,清理枯枝,覆盖腐熟的畜粪,既保护越冬芽,又对第二年的生长起到追肥作用。
2、播种时间:春播或秋播均可。秋播后需覆盖,否则土壤表面易板结,不利于春季出苗。秋播宜早不宜迟,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最迟要在土壤解冻前播完。春播应在清明前后下种,此时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出苗。
在采收之前,每年均重复上一年的管理工作,同时去掉花序进行打顶,保证根部对营养物质的积累,以便获得高质量的中药材。
为保证苦参的产量和质量,栽培过程中注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尤为重要的。1、田间管理1.1撤掉覆盖物4月初,当土壤解冻、床面积雪融化后,撤去播籽床和移栽床的所有覆盖物,包括防寒草、塑料膜等,再将表层土壤耧松,促进水分蒸发,防止烂根。
6、防治措施和方法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的三大问题:①污染 ②杀伤天敌 ③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因此要提倡综防,减少用药 普及知识,科学用药 开发新药,安全用药 6、防治措施和方法 化学防治....如环境、设施、种子、肥料、从种到收的田间管理.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常见的田间病虫害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