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室外菇床栽培管理技术,关注菇床搭建、菌种选择、环境调控等环节
菇床搭建、菌种选择、环境调控,这些环节对于平菇的室外栽培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关键环节。
菇床搭建
要点 | 具体说明 |
---|---|
床面宽度 | 床面宽度一般以1米为宜,便于管理和操作。 |
床面高度 | 床面高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以利于通风和透光。 |
床面材料 | 床面材料可以选择木板、竹板等,要求平整、坚固。 |
床面倾斜度 | 床面应略微倾斜,有利于排水。 |
菇床搭建完成后,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滋生。
菌种选择
菌种是平菇生长的基础,选择优质的菌种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 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菌种。
- 菌种来源要可靠,确保菌种的质量。
- 菌种接种时要严格操作,防止污染。
环境调控
- 温度控制:平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
- 湿度控制:平菇生长的湿度应保持在60-8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
- 光照控制:平菇生长需要散射光,避免直射阳光。
- 通风控制:保持菇床的空气流通,避免闷热和潮湿。
其他管理要点
- 适时喷水:保持菇床的湿度,但要避免积水。
- 适时施肥:根据平菇的生长情况,适时施用肥料。
-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平菇的正常生长。
平菇室外菇床的栽培管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管理,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
位于我国某地的农户,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成功开展了室外菇床平菇栽培。
菇床选择在一片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空地。 挖制菇床,畦深约10厘米,宽1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床中央留一条水泥埂或小沟,用于排水。挖好菇床后,使用石灰水或石灰粉进行消毒。
二、培养料配制与处理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在装料前晴天暴晒2天以杀灭杂菌。棉籽壳作为主要培养料,加入石膏、过磷酸钙等,并拌入少量尿素。拌匀后加水,使棉籽壳吸足水分和营养液。一般每50千克棉籽壳加水60-75千克。
采用层播法,每层料面铺一层菌种,一般2-3层为宜。播种后用木板轻轻拍实,成龟背形。接种后,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待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后,即可进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阶段管理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去掉报纸,待床面有60%以上小菇蕾时,即可架起塑膜。由于平菇是好气性真菌,需散射光,因此每天揭膜通气1-2次。当菇盖长至5分硬币大小时,开始喷水,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若发现杂菌,及时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通风时间,并用生石灰或多菌灵液进行防治。
当平菇菇体颜色成灰白色或深灰色,菌盖有光泽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利刀割取整丛菇体,防止破碎或料面拔散。采收后,揭膜通风,停水1-2天,然后盖膜保温保湿,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六、案例分析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室外菇床平菇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在栽培过程中,关键要掌握好菇床建设、培养料配制、播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等环节。只要掌握好这些关键技术,就能实现平菇的高效栽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