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吐絮管理期,巧施肥、巧灌溉、巧整枝、巧防治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棉农的收入。而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吐絮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棉农需要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确保棉花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棉花吐絮期巧施肥、巧灌溉、巧整枝、巧防治。
一、巧施肥:促进养分运转
在棉花吐絮期,合理施肥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手段。
施肥方法 | 适用情况 | 操作步骤 |
---|---|---|
根外追肥 | 叶片过早失绿,出现脱肥早衰 | 每亩用1%~2%尿素溶液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延长叶片功能期 |
磷酸二氢钾喷施 | 生长过旺,表现贪青晚熟 | 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3%的过磷酸钙浸化液 |
防止秋旱 | 防止土壤水分不足 | 根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 |
- 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变化适时灌溉
- 避免大水漫灌,以免影响棉花根系呼吸
- 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
- 去掉棉株新生的幼嫩部分,节约养分,减轻棉铃虫危害
- 在3~5片棉叶保一个棉铃的前提下,打掉部分多余的老叶
- 进行推株并垄,促进棉株通风透光,提高棉花产量
四、巧防治:预防病虫害
- 棉铃虫
-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 棉红蜘蛛
-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棉花病害
- 根据病情选用针对性药物进行防治
在棉花吐絮期,棉农需要密切关注棉花的生长状况,采取巧施肥、巧灌溉、巧整枝、巧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丰收。
精准肥水管理,棉花生机盎然
在河南省某乡村,李师傅的棉花种植面积达30亩。他深知棉花生长的关键在于精准肥水管理。在棉花吐絮期,李师傅采用了“巧抓肥水”的策略,确保棉花养分充足,生机勃勃。
他根据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在棉花蕾期,他主要使用氮肥,促进蕾铃发育;而在花铃期,则增加磷钾肥,帮助棉花提高抗病能力。此外,李师傅还注重根外追肥,对于叶片过早失绿、出现脱肥早衰的棉田,每亩用1%~2%尿素溶液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整枝技巧,棉花收益翻倍
在棉田管理中,整枝是关键环节之一。河南省某地区的张大哥,通过巧妙地整枝,让自己的棉花产量翻了两番。
张大哥的棉田采取的是“巧整枝、推株促成熟”的方法。他根据棉株的生长特性,及时去掉棉株新生的幼嫩部分,既节约了养分,又能减轻四代棉铃虫的危害。在郁闭严重的棉田,他会在3~5片棉叶保一个棉铃的前提下,打掉部分多余的老叶。这样的整枝方法,不仅提高了棉花的通风透光条件,还使得棉花成熟度更高。
王大妈在摘烂铃时,会先将摘下的棉桃在1%的乙烯利溶液中蘸一下,然后晾晒。这样处理后的棉花,吐絮质量明显提高。此外,她还特别注重摘烂铃的时间,确保棉花在最佳状态下成熟。
赵师傅在适宜时期喷洒乙烯利,让棉花提早10天左右吐絮,霜前花率增加20%~30%。喷药期间,他会掌握在棉株上部的棉铃长到40天以上,距枯霜期20天左右,喷药量一般每亩40%乙稀利150克,对50~100倍的清水,均匀喷洒。若喷药早、气温高、棉株弱,他还会适当减少喷药量。
通过这些精准施策,李师傅、张大哥、王大妈和赵师傅的棉花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棉花种植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