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出台政策,力推红枣产业发展
红枣,作为我国传统农产品之一,在河北献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献县充分发挥红枣产业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助力乡村振兴。
献县红枣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该县特色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只是,因为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红枣生产出现劳动力不足、种植积极性下降等问题,导致红枣效益出现下滑。为改变这一现状,献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献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加快红枣品种改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提升红枣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枣农收入。
主要任务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红枣市场竞争力。
加大保护力度,稳定红枣面积。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红枣效益。
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红枣品质。
为鼓励各相关主体积极参与红枣产业发展,献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奖励办法。奖励范围包括红枣种植村、承包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采摘生态观光园等。奖励标准根据各类主体红枣生产基地的规模、管理程度、品种改良等方面进行评定。
成效显著自政策实施以来,献县红枣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红枣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枣农收入逐年提高,红枣产业已成为献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年份 | 红枣产量 | 枣农收入 |
---|---|---|
2013 | 10000 | 5000 |
2018 | 15000 | 7000 |
2023 | 20000 | 9000 |
三是拓展产业领域,提升红枣价值。献县政府部门深知,要想让红枣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就必须在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为此,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从源头到终端,全面加强红枣产业的深度发展。
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产业活力。献县政府通过设立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和财政贴息,将政策资金精准用于枣业开发建设。这一举措不仅为枣农提供了资金保障,更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献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政策扶持,稳定红枣种植面积。通过实施保护政策,严格控制枣树资源总量萎缩,确保红枣种植面积的稳定。
2. 产业链延伸,拓宽枣农增收渠道。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产业链条为载体,不断拓展红枣产业功能,为枣农创造更多增收机会。
3. 品种结构调整,提升红枣品质。引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竞争力强的名特优新品种,优化全县红枣品种结构,提升红枣品质。
奖励办法包括以下内容:
2. 奖励标准:根据红枣种植面积、管理规模、基地建设等情况,对各类主体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