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鳜鱼饲养要点:了解鳜鱼习性

殖成本大概在16-18元每斤,而饵料鳜的养殖成本在21-29元,要多5-10元。如果亩产2000斤,价格相差10块的话,亩利润就相差2万元。

鳜鱼饲养要点:了解鳜鱼习性

鳜鱼驯化技术关键点 诱食设施集成 饲料养殖鳜鱼需加装冲水设施,刺激鳜鱼集群摄食;冲水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底增氧盘、冲水管等。因为鳜鱼自然条件下是吃活鱼的,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鳜鱼主养池塘以1.5~5亩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2米左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左右、隔天另用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并安装增氧机。

游泳能力差、低值活的小鱼虾为好,如鲦、密鲴、麦穗鱼、鳊、鳙、白鲫、草鱼等,都是适口饵料鱼。配套池养好麦鲮饲料鱼,以保证吃好、吃饱。鳜鱼贪食,投饲率一般为7%-15%,饵料鱼剩余不少于15%-20%,鳜鱼吞食规格因为本身规格增长而增长,为其体长50%-60%,饵料因为鱼体增大,日食逐渐减少,

在鳜鱼放养前15天,将消毒后毒性消失的鳜鱼池用40目筛绢过滤灌水60~80厘米,每亩放入鲢、鳙鱼水花80万行,不施肥,以豆浆饲养培育到1.2~2.0厘米,刚好为鳜鱼放养后提供充足适口的前期饵料。以后,在池中投喂三等粉等精料,并因为饵料鱼的减少,逐渐减少饲料投喂量,控制饵料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4~1/3。

2.2.5日常管理主要是早晚巡塘,观察鳜鱼的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进行鳜鱼健康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2生活习性鳜鱼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中,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因此,在采用循环水系统养殖鳜鱼时,维持充足的曝气供氧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增加水循环频率与生化处理能力来优化水质管理,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鳜鱼一般在6月上、中旬投放,其品种宜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翘嘴鳜,规格应为每尾3.5~4.5厘米。放养时连同塑料充氧袋放入池中经20分钟的缓苗处理,调节温度,然后将鱼放入当即用池水配制的2%~3%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具体视鱼体反应而定,之后连鱼带水放入池中。池塘应投放适量水花生、水葫芦供鳜鱼栖息,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养殖鳜鱼的关键步骤
步骤 描述
选择池塘 选择背风向阳、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
水质管理 确保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定期检测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值。
饵料鱼选择 选择游泳能力差、低值活的小鱼虾作为饵料鱼,如鲦、密鲴、麦穗鱼等。
饲料投喂 投喂率一般为7%-15%,饵料鱼剩余不少于15%-20%,控制饵料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4~1/3。
日常管理 早晚巡塘,观察鳜鱼的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

放养3厘米以上的鳜鱼苗,在适宜水温、水质和充足适口饵料鱼供应的条件下,一般经180天左右饲养可达商品规格。因此可于11~12月进行轮捕,将达标鳜鱼起捕上市,未达上市规格者留塘继续饲养。冬春季节将池水加至最深,并根据水温和鳜鱼摄食情况适量投喂饵料鱼,到翌年4~5月干塘捕捞。

鳜鱼喜清新水质,耐低氧能力较差,因此加强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在鳜鱼苗放养前,因以豆浆培育饵料鱼而影响水质,故应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清澈,然后放入鳜鱼苗。放养初期,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量为池水量的10%~20%,至7月上、中旬,逐步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月中旬至9月,因为水温升高每3~5天更换部分池水,掌握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小于30厘米时应更换池水1/4~1/3,若经常保持循环水状态则更好,使水中溶氧量始终达4毫克/升以上。6~10月,每隔1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调节泼水pH值在7.0~8.5之间。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次数,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及时开机增氧。同时,要加强值班、巡塘,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则应立即开机增氧和加注新水。

为保证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1000-1500尾。 4、饲料投喂 提供适口、充足、健康的饵料鱼是鳜鱼养殖成功的基础,鳜鱼终生摄食活鱼虾,不同的生长期对饵料鱼的规格和摄食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为:鱼种培育期饵料鱼占鳜鱼体长的50%-70%,日食量占鳜鱼体质增氧机开机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同时要定期泼洒水调控水质,其他管理措施与家鱼养殖基本相同。.因此除了要求池塘进排水系统良好、定期更...

重点也结合鳜鱼的生长习性来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做好日常管理即可。.水质管理:塘内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 值的需常态化检测...

r一、养殖模式及密度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成鳜养殖主要是采用亲鱼池或成鱼池套养两种模式。从生产实践看,不论是亲鱼池还是成鱼池套养鳜鱼,池塘淤泥过多或者放养密度过大是造成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r二、水质管理问题。鳜鱼是一种名优鱼养殖池塘最好保证溶解氧在5mg/L以上,利于生长和饲料转化.鳜鱼具潜底的习性,网箱最好在放苗前一个月左右就浸泡在水中,让箱体上附着着生藻类,...

鳜鱼喜硬质底,以新开池塘为好,面积4-10亩左右,水深2-2.5米,选好塘后应彻底清整,用生石灰消毒,池底有泥,池边种点空心菜之类的遮阴物,以满足鳜鱼白天卧穴习性及栖息、生长需要。.有条件时适当同时亩放0.5-1千克抱卵青虾,既补充鳜鱼良好的饵料仔虾,又有效调节改良水质,年底能收获10千克多的成虾,增加池塘产值。

鳜鱼主养池的饵料鱼,在正常情况下可供鳜鱼1个月内的摄食,通过1个月的饲养,鳜鱼体长一般可达11.5~14厘米。为适时补充饵料鱼的供应,需在鳜鱼放养的同时,在配备的饵料鱼池中按照鳜鱼饵料系数4.5~5的要求,利用多塘优势,采取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饲养鲢鳙饵料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为同期鳜鱼体长的50%左右,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以便鳜鱼摄食。

鳜鱼病的防治与养殖家鱼一样应做到防重于治,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心操作,避免碰伤鱼体,感染鱼病。对饵料鱼要严格把关,患病的饵料鱼不得投喂,杜绝病原体入池。饵料鱼池应经常施用药物预防鱼病,投喂前最好用食盐等药液浸浴。鳜鱼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如巡塘观察发现鳜鱼摄食不旺或行动迟缓等情况,应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及时对症下药。防治细菌、寄生虫病可分别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或10克/立方米福尔马林、0.7克/立方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或0.2~0.4克/立方米B型灭虫灵等全池泼洒。若寄生虫与细菌并发症,应在杀灭虫后,选用杀菌药物泼洒。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对鳜鱼的敏感药物,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在鳜鱼养殖实践以及养殖模式发现,进行循环水养殖,不仅可实现鳜鱼的增产增效,而且可极大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目前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已然解决,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可行性较高,市场销路不愁,属于大众消费品种,可以重点考虑。

防治措施:选择适口的饵料鱼或品质健康的饲料,不要喂过期发霉饲料,注意水体消毒和日常管理,若投喂饵料鱼,要对饵料鱼消毒后投放并对饵料鱼和鳜鱼池同时治疗.7、调水:清塘暴晒而后生石灰或漂白粉均匀泼洒,每亩20kg左右,而后注水10--15CM浸泡7天左右排出,而后注入新水达到养殖水位,而后肥水调水,待水质稳定后放苗.

鳜鱼生长水温18℃~30℃,最适水温23℃~28℃,在此范围内因为水温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期间,可根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鱼的办法,前期及后期第7~10天投饵1次,中期每5~7天投饵1次。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1次。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为追逐饵料鱼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过密,会增加总耗氧量,将引起鳜鱼缺氧浮头,同样不利鳜鱼生长。一般,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8%~10%,保持鳜鱼与饵料的数量之比为1:5~10。饵料鱼投入鳜鱼池后仍有一段生长时间,可酌情投喂少量精料。

笔者根据多年的叙鱼生态饲养管理实践经验,现将叙鱼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r关键词:颤鱼生态养殖管理r1池塘条件r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

回顾完鳜鱼饲养要点:了解鳜鱼习性,掌握水质管理,确保健康养殖。,让我们继续探讨鳜鱼养殖:水质管理关键技术。

池塘选择与准备:构建理想养殖环境
鳜鱼饲养要点:了解鳜鱼习性
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 鳜鱼放养与饲养:科学管理,实现高效养殖 鱼病防治:保障养殖成活率

鳜鱼病的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饵料鱼质量,定期施用药物预防鱼病。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循环水养殖: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病害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