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斑须蝽,一种食草性昆虫
在广袤的农田中,有一种常见的食草性昆虫——亚麻斑须蝽。它以亚麻等植物为食,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本文将深入解析亚麻斑须蝽的生态影响,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亚麻斑须蝽,学名Dolycoris baccarum ,属于半翅目蝽科。成虫体长8-13.5mm,宽约6mm,椭圆形,黄褐或紫色,密被白绒毛和黑色小刻点。触角黑白相间,喙细长,紧贴于头部腹面。小盾片末端钝而光滑,黄白色。
亚麻斑须蝽每年发生1-3代,以成虫在植物根际、枯枝落叶下、树皮裂缝中或屋檐底下等隐蔽处越冬。在黄淮流域,第一代发生于4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发生于6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翌年6月上旬。成虫多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或花蕾或果实的包片上,呈多行整齐排列。初孵若虫群集危害,2龄后扩散危害。
亚麻斑须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减产减收。在我国,亚麻斑须蝽主要危害麦类、稻作、大豆、玉米、谷子、麻类、甜菜、苜蓿、杨、柳、高粱、菜豆、绿豆、蚕豆、豌豆、茼蒿、甘蓝、黄花菜、葱、洋葱、白菜、赤豆、芝麻、棉花、烟草、山楂、苹果、桃、梨、刺山楂、野芝麻、天仙子、梅、杨莓、草莓、飞帘及其他森林和观赏植物等。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蝽虫的栖息场所。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捕食螨等,控制蝽虫数量。
化学防治:在蝽虫发生高峰期,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如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案例分析在某麦田,亚麻斑须蝽发生严重,导致麦田减产20%。经过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蝽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麦田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防治方法 | 适用范围 | 效果 |
---|---|---|
农业防治 | 所有作物 | 减少蝽虫栖息场所,降低发生概率 |
生物防治 | 所有作物 |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蝽虫数量 |
化学防治 | 所有作物 | 有效控制蝽虫数量,提高作物产量 |
物理防治:在冬季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减少成虫的越冬场所。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瓢虫、寄生蜂等,以控制斑须蝽的数量。
化学防治:在斑须蝽发生高峰期,可选用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施。
在某地,亚麻种植面积较大,斑须蝽的发生较为严重。当地农民在防治斑须蝽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冬季,组织农民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减少成虫的越冬场所。
引入捕食性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控制斑须蝽的数量。
在斑须蝽发生高峰期,选用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施。
通过以上措施,该地区亚麻种植的斑须蝽得到了有效控制,亚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斑须蝽的防治方法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实现亚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