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锈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豆角产量和品质
病原真菌多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通过叶片上的水流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或灌溉进行传播。
豇豆单胞锈菌豇豆锈病是豆类蔬菜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主要影响豇豆中后期生长,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常引起危害,病害流行时可使全田植株枯黄,对豇豆产量和品质均可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时可减产50%,甚至绝收。豇豆锈病的的防治方法主要为选用抗病品种,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地...
展开全文锈病是一种在长豆角上发生普遍的病害,在一些主产区病田率,病叶率20%左右,主要危害中下部老叶,茎蔓、豆荚上也有少量发生。
一、长豆角锈病症状叶片染病,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斑,严重时病部变红褐色,远看叶片似烧灼。最后叶片干枯,功能丧失,植株衰老死亡。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高峰在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菜地低洼、排水不良及栽培上过...
防治策略豆角锈病是豆角种植生产中的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怎样防治? 2022-02-23 12:23 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主要是对叶片产生危害,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叶片染上豆角锈病,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严重时病部变红褐色。用苯醚甲环唑或丙环唑,嘧菌酯等防治效果较好! 豆角锈病,可用无锈园、甲霜铜等防治。
案例分析年份 | 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 |
---|---|---|
2021 |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 病叶率降低至10% |
2022 | 结合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 | 病叶率降低至5% |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药剂防治是降低豆角锈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豆角锈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对豆角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保障豆角的丰收。
在农业生产中,豆角锈病一直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豆角的生长,还严重降低了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防治豆角锈病,以下将详细介绍具体的防治策略与未来展望。
2.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排水良好,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提高通风透光性;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
3.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如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豆角锈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防治策略。一方面,加大抗病品种的选育力度,提高豆角的抗病性;另一方面,加强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