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在寒冷地区饲养,需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
在寒冷的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奶牛种类 | 最佳饮用温度 |
---|---|
泌乳牛 | 16℃以上 |
临产牛 | 38~40℃ |
犊牛 | 35~40℃ |
保持饮用水的适宜温度,有助于减少奶牛因饮用冷水而消耗的能量,提高产奶量。
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
光照强度:适宜的光照强度和足够的光照时间对奶牛生产很有益。光照强度为头均200lx,保证16小时光照时间和8小时黑暗时间。
防滑处理:牛行走通道必须做防滑处理,避免奶牛摔伤或流产。
饲料调整在寒冷季节,奶牛的饲料中应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以提高其抗寒能力。精料供给量应比平时增加5%~10%。
疾病预防冬季是东北地区奶牛口蹄疫、痢疾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务必做好疫苗注射工作,预防奶牛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案例分析
在牛舍安装了保暖设施,如保温帘、加热器等。
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
加强了疾病预防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通过这些措施,该牧场在冬季的产奶量提高了15%,奶牛的发病率下降了20%。
结论奶牛在寒冷地区饲养,需关注保暖、饲料和疾病预防。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寒区奶牛养殖:保暖与饲料创新。
在寒区,奶牛的饮水问题尤为重要。冬季,水中的冰碴会降低饮用水的温度,导致奶牛在饮用后需要消耗额外能量来提升体温,这不仅影响了奶牛的饮水量,还可能降低其生产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型奶牛场普遍采用恒温水浴槽,确保奶牛能够随时饮用温水。中小型牧场则可以利用榨奶厅热水预热饮用水,或者使用牛粪压块或干燥牛粪作为燃料加热,既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饲料消耗。深水井的井水也是一个选择,因为其温度通常在10℃左右。具体案例:某牧场在冬季通过使用深水井井水,成功提高了奶牛的饮水量,并减少了因水温过低导致的疾病发生率。
犊牛饲养:网床与尿液管理在寒冷地区,犊牛的饲养同样需要特别注意。将犊牛饲养于高于地面的网床上,铺设稻草,可以有效减少尿液对垫料的吸收,降低氨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研究表明,奶牛的俯卧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显著提升产奶量,因此,提高奶牛上床率对养殖者来说至关重要。具体案例:某牧场采用了网床饲养犊牛,发现尿液管理更加高效,同时奶牛的产奶量也有所提升。
为了应对寒冷天气,需要调整饲料中的营养与能量比例,以提高奶牛的食欲和进食量。增加蛋白质饲料的喂养,有助于提高奶牛的整体健康。具体案例:某牧场在冬季增加了蛋白质饲料的喂养,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均有所改善。
牛舍管理:温度与光照牛舍的温度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至关重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2-14℃,对于怀孕和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此外,光照对奶牛的生产也有重要影响。在寒冷地区,由于昼短夜长,需要补充光照,以保证奶牛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具体案例:某牧场通过补充光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
地面防滑:行走安全与效率在寒区,牛舍和运动场的地面需要做防滑处理,以防止奶牛在行走时滑倒。水泥地面可以进行开槽防滑处理,或者铺设橡胶垫,以增加行走安全性。具体案例:某牧场对地面进行了防滑处理,减少了奶牛滑倒和受伤的情况。
犊牛在出生后需要迅速擦干,并置于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此外,犊牛栏的通风和温度控制也非常重要。具体案例:某牧场通过及时护理和保暖措施,降低了犊牛的死亡率。
应对策略:预案与自救面对恶劣天气,牧场需要制定具体的预案和自救措施。具体案例:某牧场结合专家研究成果和经验反馈,制定了《高寒地区奶牛养殖饲养管理应对措施》,有效地应对了暴雪和低温天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