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奶山羊产后瘫痪病是产后母羊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

孕期饲养不良,缺乏矿物饲料和微量元素,磷、钙比例失调,产后腹压急速下降,引起羊全身血溶量相对下降,血糖降低,出现代谢衰竭症,呼吸心跳减弱,出现全身麻木,知觉迟钝。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症状表现为羊分娩后四肢软弱,站立不起。

奶山羊产后瘫痪病是产后母羊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
因素 影响
孕期饲养不良 缺乏矿物饲料和微量元素
磷、钙比例失调 产后腹压急速下降
羊全身血溶量相对下降 血糖降低
代谢衰竭症 呼吸心跳减弱
全身麻木,知觉迟钝 四肢软弱,站立不起

奶山羊患产后瘫痪病,是怀羔期营养不良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潜伏下病的隐患。母羊在生产如果特别瘦弱,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母羊的运动量,这样可以促进母羊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母羊的身体恢复。

认真搞好冬季孕羊的生育保健,将疾病防治在初发期。

冬季缺乏青绿饲料,可补喂青贮饲料和麦芽、蔬菜叶、胡萝卜等,能量饲料每只羊每日不少于500克,蛋白质、维生素E及维生素AD要保证供给,并多补充促进母羊和胎儿骨骼发育钙化的钙源饲料,如鱼子、骨粉、豌豆等。

晴天让羊多到户外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晒太阳,增加光照,增强体质。

抓住母羊怀羔有利时机,从产前30天开始,对患羊进行预防性服药,消除病患。

一旦发病,即刻防治。羊产后要密切观察羊体健康状况,发现羊喜卧、卧地起来及行走困难,有时两后肢滑倒,即是瘫痪的先兆,必须不失时机抓紧治疗,羊一旦瘫痪则救治无效。

口服吸收见效快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一次50毫升,一日2次。

静脉注射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一次40毫升,一日2次。

皮下注射维丁胶性钙,一日1次5毫升连续防治,直到痊愈。

奶山羊产后瘫痪病必须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产后挤奶量,谨防失钙引发瘫痪。产后第1天,挤奶量控制在能够使羊羔饮用即可,第2天挤日产奶量的1/2以下,第3天挤日产奶量的2/3以下,第4天挤日产奶量的3/4以下,第5天根据羊健康状况决定挤奶量。如果羊体质健壮,食欲正常,可将奶全部挤净。

回顾完奶山羊产后瘫痪病是产后母羊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让我们继续探讨产后瘫痪病:羊奶产业健康挑战与应对策略。

产后瘫痪症:羊奶产业面临的健康困境 孕期羊只饲养不当,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导致磷钙比例失衡,产后腹压急剧下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羊只代谢性衰竭,呼吸与心跳减弱,甚至出现全身麻木和知觉迟钝。产后瘫痪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羊只在分娩后四肢无力,站立困难,严重影响了羊奶产业的健康发展。 奶山羊产后瘫痪病主要源于怀羔期营养不足,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为疾病埋下隐患。母羊在生产过程中,若过于瘦弱,适当增加运动量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恢复。因此,防治产后瘫痪病应从源头抓起,即孕期羊只的营养管理。 强化孕羊保健:预防为主的关键举措 冬季孕羊易出现营养不足,此时应强化保健工作,将疾病防治在初发期。补充青贮饲料、麦芽、蔬菜叶、胡萝卜等,确保能量饲料、蛋白质、维生素E及维生素AD的摄入,同时补充鱼子、骨粉、豌豆等钙源饲料。阳光充足的环境和适宜的运动量,也有助于提升羊只体质。 灵活调整挤奶量:平衡营养与生产的策略 产后挤奶量的控制是预防失钙引发瘫痪的关键。产后第一天挤奶量仅限羔羊所需,随后逐步增加,直至羊健康状况稳定。对于体质健壮、食欲正常的羊只,可逐步将奶挤净。 及时诊断与治疗:瘫痪症发病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羊只出现喜卧、行走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诊断并进行治疗。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皮下注射维丁胶性钙等,能有效缓解症状,直至羊只痊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