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伊乐藻复活攻略:探究伊乐藻在河蟹池塘中的复活方法
看藻类不用显微镜,养殖户必须珍藏河蟹池塘伊乐藻的复活攻略。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2、栽后护理轮叶黑藻的特点是耐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是河蟹喜食的水草之一,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在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
一、六七月份伊乐藻活力下降原因五月小麦成熟的时节也是毛蜢幼虫大量繁殖的时期。毛蜢幼虫以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的叶片和嫩茎为食。当毛蜢幼虫爆发的时候,可以在3天内吃光全塘伊乐藻的叶片和嫩头。受虫害严重的蟹塘如果不及时换水调水,水质会变成酱油颜色,水草活力非常差。
河蟹养殖进行到现在,应该说整个养殖流程已经完成了80%,从开始到现在,每天往池塘投喂的饵料,除了被螃蟹和水草转化吸收的那部分,多数都留在池底,形成有机物。这两张图应该能代表当前伊乐藻塘口的大概情况,水草飘草,草头发黄或者被晒伤,抓出来看,底部无根。那么,为了保持水体的透明度,以及去一部分草脏,在现阶段,主要可以靠一些菌进行调水,减少水体中的...
二、附着物处理原因 | 处理方法 |
---|---|
浮游动物 | 选用阿维菌素杀灭 |
野杂鱼 | 下“地笼”观察,可选用巴豆2~3斤/亩或茶籽饼30~50斤/亩杀灭 |
悬浮物或有机胶体过多 | 使用絮凝剂沉降,再配合芽孢杆菌和氧化性底改 |
河蟹投料不足 | 加大投喂量特别是动物性饵料如冰鲜鱼、螺蛳等 |
六七月份往往是蓝藻、裸藻和甲藻爆发的季节,处理这类问题增氧、解毒工作必不可少。重金属一类的慎用,可用增氧粉、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局部杀灭,然后适当换水。定期使用复合菌种以达到抑藻、抑菌调节水色的目的。
三、适当补肥,补充营养盐六、七月份的救草治水是比较繁琐复杂的,主要一个病因难掌握。在救草治水这一过程中,充分运用双养理论思想,营养与溶氧双注重。 要明确透明度是第一要素,在保障对河蟹及水草没有危害的情况下正确选择药物。其后通过增加水体营养盐、增氧、解毒,消除掉抑制水草生长的理化因子,重建适宜水草生长的环境。平时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单单从水草出手,不断施保草药,不但效果不好还会对水草造成二次伤害。
由于伊乐藻不耐高温,腐烂后易引起水质恶化,河蟹病害增加,规格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保草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前期水草不好的塘口,“梅雨”是长草、让水草恢复活力的最后机会。一方面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调水产品,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盐,提升水草活力。
四、藻类过多伊乐藻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水温30℃以上其生长受到抑制。要求水深小于2-2.2倍水体透明度,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达到最大生物量。在生长季节内,40%~65%的茎生物量集中在水体中上部离水面下30cm左右的水层。当伊乐藻快长出水面时,开始分生侧枝,形成厚密的灌丛。夏季高温期水温上升至30℃以上,伊乐藻生长停滞。底层根、茎由于缺少光照以及溶氧开始发黄腐烂,植物体漂浮于水面即“漂草”现象。水草漂浮后,水质一般开始恶化,水体中蓝藻爆发,透明度下降。严重者水草腐烂,河蟹病害开始爆发。
五、河蟹、龙虾五月是伊乐藻“疯长”的季节,也是伊乐藻开花的时节。伊乐藻属沉水植物,其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水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离子。在蟹塘这类小水体中,水体的流动交换性差,当伊乐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碳酸根离子被大量消耗,水体pH值会快速升高。当水体pH值高于10.0时,往往会抑制伊乐藻的生长,甚至出现萎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伊乐藻叶片卷曲扭旋,叶片上布满白色结晶矿物盐,这个时候水体一般呈现“乳白”色。另一方面,伊乐藻大量开花,造成营养盐的浪费,且自身消耗大,抑制茎、叶的生长。开花后的伊乐藻活力开始下降,茎叶开始发黄。
六、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淮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正常梅雨季节温度在22℃~30℃,正好是伊乐藻生长的适宜温度。而且这段时间雨水较多,蟹塘水体往往不稳定。如何调水,就成了保草、长草的关键。
七、六七月调水、保草措施更多河蟹池塘伊乐藻的复活攻略水草漂浮后,水质一般开始恶化,水体中蓝藻爆发,透明度下降。由此可见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在近期塘口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塘口今年刚种的伊乐藻出现萎缩、无白根长势差、挂脏等现象究其原因今天在此给大家几点:当池塘水质较清瘦时,水体中的轮虫和枝角类等动物的饵料较为缺乏,而伊乐藻茎叶周缘又聚集着大量...
八、水浑每年5月,蟹塘水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浑浊。没有及时处理水混的蟹塘,水草一般会“挂脏”萎缩,这也直接导致六、七月伊乐藻活力下降。伊乐藻的提前衰败给中后期蟹塘的水质调节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有超过半数的蟹塘后期没有水草是因为前期没有及时处理“水混”。因此“水混”算得上蟹塘水草的第一杀手。
由于温度上升,河蟹的觅食、摄食量都大大增加。野杂鱼也开始大量滋生和河蟹争夺饵料。如果投喂量不足,河蟹、龙虾等会大量夹草。下风口能见到特别多的白根和嫩芽,这直接影响水草的生长。
十、虫害当然,中间的几场雷阵雨,也缓和了一下气温和水温,也给了伊乐藻一个死而复生的机会,这个机会很短暂,因为河蟹马上就面临蜕五期壳,而池塘水草的有无和好坏,直接决定了五壳的翻倍率。已经腐烂的伊乐藻死而复活,发芽长根。
河蟹池塘伊乐藻复活攻略:探究伊乐藻在河蟹池塘中的复活方法。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河蟹池塘伊乐藻复活秘籍。
蟹塘水体浑浊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胶体悬浮物、野杂鱼、河蟹密度过大投饵不足、河蟹自身有病变、水草覆盖率太少等。一般来讲水色发白的一般由浮游动物引起,可以选用阿维菌素杀灭;野杂鱼可以下“地笼”观察,在没有投放套养鱼类的情况下可选用巴豆2~3斤/亩或茶籽饼30~50斤/亩杀灭;水体中悬浮物或有机胶体过多可用絮凝剂沉降,再配合芽孢杆菌和氧化性底改;如果河蟹投料不足则需加大投喂量特别是动物性饵料如冰鲜鱼、螺蛳等。
2.营养缺失
因为水混、自身活力下降,伊乐藻叶片开始附着有机质和附生藻类。悬浮有机物附着在水草上不但阻碍了伊乐藻的光合作用,还为青苔孢子提供了附着点。一般在水草“挂脏”一个星期左右,青苔就会滋生。因为附着物以及青苔的不断增加,伊乐藻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速率以及伊乐藻的生物量都开始下降。
如果附着物以有机质为主可使用芽孢杆菌分解。一般来讲附着物常是细菌、纤毛虫、附生藻类和有机质的混合体,这也是“草脏”难处理的原因。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换新鲜外源水,补充水体的溶氧和营养盐增强水草自身活力促进水草生长,并配合一些杀纤毛虫药物。如果不能换水,处理起来则相对麻烦,在施用一些杀纤毛虫或青苔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用1毫克/升硫酸锌+0.2毫克/升硫酸铜+0.1-0.2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并加大底部增氧和使用后的解毒,3天后用光合细菌为主导的复合细菌泼洒,有非常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