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黄粉虫养殖技术: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通过科学管理,黄粉虫养殖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黄粉虫养殖技术: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黄粉虫养殖技术应用实例一:苹果、黄粉虫、鸡的循环种养模式

本视频由一个技术工作者提供,1476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下载客户端 | 1476次播放 |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1日 5:19 | 收藏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农村农副废弃物养殖黄粉虫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收集各种农副废弃物,并且将其晒干、粉碎得到粉碎物;将40~75重量%粉碎物、2...

杏鲍菇菌糠养殖黄粉虫技术

通过观察,杏鲍菇菌糠与麸皮的混合饲料能够满足黄粉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利用杏鲍菇菌糠养殖黄粉虫能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杏鲍菇菌糠利用率,增加其利用途径,延长食用菌生产链,减少杏鲍菇生产废弃物...

为了有效解决处置大量蔬菜垃圾的问题,引入了利用蔬菜垃圾培育黄粉虫的技术,为高原夏季蔬菜产区的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途径。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笔者在黄粉虫养殖过程中发现可以根据黄粉虫的不同形态和习性利用筛子进行成虫的采集,既省时又省力,能明显提高黄粉虫的养殖效率,对黄粉虫的规模化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虫种 饲料 饲养设备 环境条件控制 饲养管理与防疫
黄粉虫传统饲养均是以散存民间的杂乱品种为主,没有进行科学的选择与定向培育。 黄粉虫食性杂,大多发生于各种农林产品库房中,如粮仓、塑料库、药材库等,凡是具有营养成分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它的饲料。 传统黄粉虫饲养设备较简单,规格杂乱,难以统一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黄粉虫传统饲养均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主,没有进行最佳环境条件的确定和采取控制措施。 黄粉虫饲养管理模式中,黄粉虫为非目标养殖物,饲养者对其重视不够,饲料成分仅以麦麸为主,没有系列配方和添加剂、诱食剂的配制,饲养设备不规范等,使管理过程粗放,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不明确、不稳定,难以形成工厂化规模养殖。

幼虫饲养: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养,再将黄粉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最多不超过2—3厘米。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在任其自由采食。每隔一星期左右,筛除一次虫粪,换上新饲料。当幼虫长到20毫米以上时,便可采取用于饲喂其经济动物。一般幼虫体长达到30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浅,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很快即进入化蛹阶段。

蛹期管理:初蛹成银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深黄褐色。初蛹应及时从幼虫中分拣出来集中管理。要调节好温、湿度以防虫蛹霉变,经12—14天,便羽化为成虫。

成虫的饲养: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及青菜,初时虫体呈灰白色,以后渐变为浅褐色,经过1星期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再经过1—2周即进入产卵盛期。

卵的收集:黄粉虫卵的收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产卵筛,既在黄粉虫成虫产卵时,在产卵筛的铁纱网下垫的白纸上撒一层薄薄的麦麸,让虫卵从网孔中落到下面的麦麸上,一般接卵纸7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的麦麸、虫卵放入饲养器具中,约经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虫;另一种方式即是沿用一般饲养器具,底垫白纸,但会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

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在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中,对于温度、湿度没有严格控制措施,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均无标准的设备,仅采用与幼虫和成虫饲养相同的器具进行粗放管理,即不能保证孵化、羽化的整齐度,也不能保证孵化率和羽化率。

黄粉虫养殖技术: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