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梭子蟹,一种利用特定技术在水体中培育梭子蟹的过程
池塘进水50公分,用漂白粉消毒,杀死桡足类,清除敌害生物等。施尿素或发酵消毒过的鸡类、猪类,使水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之二:三疣梭子蟹土池人工育苗技术。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燕庆养殖场经过两年的摸索试验,成功出一套利用闲置扇贝养殖器材进行笼养梭子蟹技术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养殖过程:轻拿轻放,注意细节在养殖投喂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特别是在养殖笼中有进行蜕壳的蟹苗时,操作时应保持养殖笼垂直,防止蟹体与养殖笼壁碰撞受伤。
四、水质管理:水质稳定,病害防治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酸碱度为7.8~8.6,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五、梭子蟹高效混养: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可控生态混养技术,是提高养殖池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是养殖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梭子蟹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沿海及马来西亚群岛海域。梭子蟹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类高档商品,它具有体貌可观、脂色诱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步骤 | 内容 |
---|---|
第一步 | 池塘整理: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翻松曝晒池底,维修塘堤、闸门、水渠等配套设施。 |
第二步 | 进水并繁殖饵料生物:清塘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开闸进水,为了防止一些有害生物进入池子,可以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80公分左右。 |
第三步 |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是养殖成功的根本。 |
梭子蟹收获时间应在秋末,当水温降到15℃以下,梭子蟹不再继续增重时应及时收获。适时起捕梭子蟹,是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
九、梭子蟹的日常管理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
梭子蟹养殖是一项技术性、经验性很强的产业,需要养殖户在了解梭子蟹的生长习性和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2. 蟹苗放养与池塘条件
大量出池时,固定网笼袋于闸门,利用退潮放水,让梭子蟹随流进入笼袋中。
3. 水质管理与障碍物设置
在池底放置水泥管、瓦片、竹筒等障碍物,便于蟹苗休息和隐藏。
7月上旬至8月底钓出公蟹,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秋冬季通过补充有机钙质,增加梭子蟹壳厚度和硬度,促进增重。
病害防治贯穿养殖全过程,保持良好水质环境。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