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野生黄鳝苗种驯养技术,探讨如何将野生黄鳝苗驯化为人工养殖品种

“六月黄鳝赛人参”,黄鳝因其肉嫩味鲜,几乎不含肌间刺,营养价值极高而深受人们喜爱,与“鳗鲡、泥鳅”合称淡水三宝。

野生黄鳝苗种驯养技术,探讨如何将野生黄鳝苗驯化为人工养殖品种

目前黄鳝养殖苗种大部分依然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只是野生黄鳝苗种来源不一,且在捕捞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及人工操作不当等各种因素,极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消化不良、痉挛、感冒等症状,直接投入养殖的存活率很低,为解决此问题,国内各大黄鳝养殖基地比如湖北仙桃,已逐步普及温室大棚技术,将野生黄鳝苗种先入棚驯化一段时间,再正式投入池塘养殖,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养殖存活率。

温室大棚驯化技术的局限

进苗周期短,一般仅在4月-7月购买苗种入棚驯化;

驯化时间长,苗种需在温室大棚驯化十几天才投入养殖;

苗种存活率波动大,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死亡。

黄鳝养殖的分类

内养殖的黄鳝有两类,一类是泰国、越南的热带黄鳝,这类黄鳝繁殖力强,食性杂,生长速度快,从养殖角度来说是一种极佳的品种,但市场销售业绩不佳,其原因在于其肉质粗糙,品味不佳,因而市价很低,只有同期同规格本地黄鳝售价的一半不到,而且销售渠道狭窄。

野生黄鳝苗种的驯养技术采纳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新奇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高密度投苗量在1千克平方米以上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等。

驯养饵料的选择与加工

河蚌。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黄鳝专用配合饵料。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绞肉机。配二副模孔。1.5千单相电机一台。

收购生鲜的河蚌,放在池塘里暂时保存,准备黄鳝专用人工饲料,设计好驯化池,建立黄鳝饥饿感,制作适当的饲料形状,提高黄鳝饲养的成功率,驯养饵料选择新鲜蚌肉,冷冻处理后,用6-7毫米的模孔绞肉机加工成肉糜,喂食时,将河蚌肉糜和清水混合,均匀洒出,摄入旺盛时,改为定点喂食,第六天改为人工配合饵料。

驯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将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每天下午5-7点投喂,每天一次。投喂量控制在黄鳝总量的1%范围内。这一般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这样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20平方米设4-6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六天即改为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2%。每天下午5-7点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饵料利用率。这样就完成了黄鳝的驯养。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野生黄鳝苗种的驯养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驯养过程中,要注意驯养饵料的选择与加工,以及驯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黄鳝驯养的成功率。

野生黄鳝苗种驯养技术,探讨如何将野生黄鳝苗驯化为人工养殖品种

人工驯养技术是黄鳝人工养殖的关键环节。在驯养过程中,采用新鲜蚌肉、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工成肉糜作为驯养饵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黄鳝能够形成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的习惯。驯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驯化饵料选择新鲜蚌肉,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工成肉糜; 2. 驯化过程中,逐步减少新鲜饵料的比例,增加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 3. 观察黄鳝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驯养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

在黄鳝人工养殖初期,养殖户主要采用新鲜活饵料,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但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活饵料的供应难以满足需求,且成本较高。因此,逐渐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料,以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为黄鳝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黄鳝养殖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提高黄鳝养殖品种的肉质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加强黄鳝养殖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