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河豚养殖年产值达3亿元,揭秘其背后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描述了春江水暖、河豚鱼的肥美时节,而漳浦县佛昙镇的河豚鱼养殖和食用已经没有季节限制,冬天照样有各地的美食爱好者赶去品尝。
河豚养殖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也起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作用。记者从福建省有关部门获悉,漳浦县佛昙镇的河豚养殖有望成为试点,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中深化改革和先行先试的典型。
目前,佛昙镇已经成为福建省河豚育苗量最多、养殖面积、产量最大的地区。漳浦县河豚鱼协会指导农民科学养殖河豚后,当地的河豚鱼价格从跌到最低时的每斤18元涨到70元左右。如今,一条河豚鱼带动的是一年3个亿的产值。
河豚鱼是一类味道极其鲜美,但有毒的水产品。虽然在市场管理上河豚鱼属于禁止食用的产品,但由于有一定的海洋捕捞产量并由此产生了加工和出口的需求,加上民间的食用引导了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河豚鱼产业已然形成。
“河豚鱼和虾、蛤等海产混养,还能提高海水养殖的产量。”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长李六三告诉记者,渔民的渔业养殖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对环保养殖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借鉴意义。
戴云峰开始琢磨新的出路。养殖河豚的成本平均下来在30元左右一斤,成本低、利润高的河豚吸引了村里大多数人,原本不养殖河豚的村民也跟风养了...
戴老板养了20多年河豚,养殖面积达到2000多亩,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他就是福建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的戴云峰。当然,像二小文章里面讲的河豚产业链产品开发有前景这事儿,戴老板当然也没有放过。
河豚味美,惹得天下无数的食客为之神往,可是河豚有毒,非专业人员是处理不好的,因此国家一直以来都没有允许人工养殖河豚,在食用方面也一直没有...
“人工养殖的河豚鱼毒性很小,经过专业培训和规范化加工后,可以放心食用。”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常务理事、漳浦河豚推广形象大使戴庆阳告诉记者,佛昙养殖的河豚在育苗、养殖、烹杀等多个环节严格控毒,吃河豚已经不值得大惊小怪呢。
目前,东坂村这类生态混养的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5亿元左右,是全国河豚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养殖专业村。
你卖20元一斤,明天我就卖19一斤,后天他再卖18一斤,再加上经销商的故意压价,当时佛昙镇的河豚价格从200元一斤最多跌到了12元一斤,售价还没有成本高,养得越多越赔钱。当初戴云峰为了养殖的2000多亩河豚,几乎把家里的积蓄全都投了进去,可是一分回头钱都没见到。最困难的时候,戴云峰口袋剩下不到50元。
坂村也通过发展河豚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 “圆欲成球还复碎,出网河豚美更肥”。自古以来,河豚的美味和它的毒性几乎齐名。东坂村是“中国河豚第一村”,而当初,河豚养殖其实并非他们主动选择的致富之路…… 东坂村有600多年的历史,三面环海、一面靠山,耕地极少,曾经非常贫困。20世纪80年代
现在虽然是寒冷的冬季,当地的河豚美食一条街依然吸引包括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游客去吃河豚和赏美景。
迅速。巢湖市从2014年第一个稻虾种养基地开始建设,五年来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产业规模和效益逐年攀升,截至目前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7.3万亩,其中小龙虾年产量约1.3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同时稻谷亩产500公斤以上。通过加工、餐饮、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当地村民创收增收。
3)河豚养殖:3亿产值背后的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我们现在一年四季都能提供养殖河豚的食材。”漳浦县佛昙镇党委书记陈福强告诉记者,漳浦县的河豚养殖主要集中在佛昙镇。自从河豚养殖产业化后,当地的河豚鱼养殖面积达3万亩,年产河豚近6000吨。
年份 | 养殖面积 | 年产量 | 年产值 |
---|---|---|---|
2015 | 1万亩 | 500吨 | 2亿元 |
2016 | 1.5万亩 | 600吨 | 3亿元 |
2017 | 2万亩 | 1000吨 | 5亿元 |
2018 | 2.5万亩 | 1500吨 | 7亿元 |
2019 | 3万亩 | 3000吨 | 8亿元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