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对虾捕捞总量有望突破千吨,我国海洋渔业迎来丰收年
据最新消息,我国海洋渔业预计对虾捕捞总量有望突破千吨。这一喜人成果不仅为我国渔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示了我国海洋渔业在资源保护和生态养殖方面的成果。
一、海洋渔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迅速,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严格落实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保护重要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的栖息繁衍场所,减少过度捕捞。同时,优化渔业养殖结构,发展对虾、石斑鱼、金鲳、牡蛎等高质高效名贵鱼虾贝类养殖,使得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增长。
年份 | 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 | 增长率 |
---|---|---|
2015 | 3000 | 5% |
2016 | 3150 | 5% |
2017 | 3300 | 3% |
2018 | 3450 | 4% |
2019 | 3600 | 3% |
2020 | 3750 | 4% |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取得突破
以南美白对虾为突破,我国探索建立了联合育种平台,已达到年产30万对无特定病原优质种虾能力,可满足我国北方南美白对虾养殖需求。预计2018年山东省水产品产量86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150亿元。
三、渤海湾人工增殖对虾开捕
8月20日,渤海湾人工增殖对虾开捕,来自本市和河北省的近千条渔船开始下海捕捞。由于今年春夏期间人工投放的增殖对虾苗种数量多于往年,加之实行伏季休渔,给增殖对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产量好于往年。单网捕捞量超过500公斤,预计捕捞总产量将有望达到1000吨左右。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青岛海水养殖业由以海带为主渐次转向以对虾、扇贝为主,海水养殖产业多样化发展,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率快速增加。
五、我国海洋捕捞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因为渔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海洋捕捞市场发展主力仍是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2020年,我国共有五个地区海洋捕捞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地区 | 海洋捕捞产量 | 占比 |
---|---|---|
浙江 | 200 | 20% |
山东 | 180 | 18% |
福建 | 150 | 15% |
广东 | 120 | 12% |
江苏 | 100 | 10% |
意见指出,到2025年,休禁渔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内海洋捕捞总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内,捕捞限额分品种、分区域管理试点不断扩大;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0个左右,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每年增殖放流各类。
到2035年,投入与产出管理并重的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长江、黄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海洋主要经济种类资源衰退状况得到遏制,长江江豚、海龟、斑海...
自1980年代以来,因为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在凡纳滨对虾种业上有了新的进展:基因组测序取得突破,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对虾育种技术可满足种业发展需求,已建立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如水处理、水环境调控和苗种质量控制等技术,初...
很多地方捕捞的一些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水产养殖方面有很多的机会,这是一种双向的机会,水产养殖包括对虾的养殖可以成为...
在碧波荡漾的海洋深处,一场关于千吨虾捕的丰收盛宴正在上演,它不仅为渔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更是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