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软腐病是芹菜常见病害,由细菌引起
防治方法 | 作用 |
---|---|
轮作 | 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
栽培管理 | 避免伤根、伤口,及时排水、清除病株、减少浇水等 |
及时防虫 | 防止昆虫造成伤口,导致发病 |
药剂防治 | 发病初期喷洒硫酸链霉素、络氨铜水剂、琥胶肥酸铜等药剂 |
芹菜软腐病又称腐烂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芹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柄基部,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芹菜软腐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1月。
一、芹菜软腐病的侵染与传播
此病在4℃~36℃内均能发生,最适温度为27℃~30℃。病菌脱离寄主单独存在于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且不耐干燥和日光。发病后易受腐败性细菌的侵染,产生臭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发病后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及各种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从芹菜的伤口处侵入。
一般先从柔嫩多汁的叶柄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浸状,形成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1.轮作。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2.栽培管理。避免伤根、伤口,及时排水、清除病株、减少浇水等。
3.及时防虫。防止昆虫造成伤口,导致发病。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5次。
在蔬菜种植领域,芹菜软腐病无疑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种细菌性病害,其传播途径多样,不仅影响芹菜的生长,还可能对周边作物造成威胁。了解其侵染与传播机制,对于我们有效防控至关重要。
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昆虫、雨水、灌溉以及农事操作等。病菌往往通过植株的伤口侵入,因此,植株的伤口管理是防控的关键。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会加剧病情的蔓延,因为此时植株的伤口更不易愈合。
这种病害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芹菜的外观,还降低其品质和产量。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是控制病情蔓延的关键。
轮作: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
栽培管理:避免伤根和植株伤口,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消毒。
防虫:昆虫也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及时防虫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14%络氨铜水剂等。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芹菜软腐病的发生,保障蔬菜的健康生长。
在我国的某蔬菜种植基地,芹菜软腐病曾一度成为困扰种植户的大问题。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基地采取了以下策略:
实行轮作制度,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
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植株受伤,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清除。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确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基地的芹菜软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蔬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共创美好蔬菜种植未来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芹菜软腐病的防控将更加高效。通过基因编辑、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我们有希望找到更加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为蔬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